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探讨科学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共同探索科学教育的最优路径与方法,以实现多维度的提升与突破,促进川浙两地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学科教研氛围。2024年9月27日,杭州师范大学与成都教育科学院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开展了“聚焦科学素养提升 探索科学教育路径”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上下午开展,上午为两位物理优秀教师对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电路连接》进行同课异构,下午为两位化学教师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进行同课异构,并邀请浙江与成都的名师专家对授课进行了点评分享。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科院罗老师主持。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文老师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副校长曾畅畅老师发表精彩致辞。
物理同课异构
在授课环节,首先由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骨干教师袁绥洪老师进行新授课《电路连接》的展示。袁老师精心准备,深度备课,从成都夜景出发,自然引入灯泡的连接方式,并且用自制的红绿灯以及电路板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遵循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绝伦的物理课堂。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骨干教师袁绥洪老师课例展示
紧接着,来自宁波市奉化区城北中学高级教师夏历老师同样进行了《电路连接》的授课展示。夏老师以路灯的连接方式引入,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通过学生实验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出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特点,最后首尾呼应,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在“NB虚拟实验平台”上展现了路灯的连接方式,整节课堂环节紧凑,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宁波市奉化区城北中学夏历老师课例展示
在点评交流环节,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物理教研组组长赵静老师首先提出了自己对科学素养三大问题的思考,并表示了要学习两位老师教学注重科学探究,问题驱动,多路径多方法的优点,最后指出我们应当深度思考,从“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出发来落实科学素养。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物理教研组组长赵静老师点评
慈溪市新世纪实验学校的罗小飞老师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指出了真实情境的重要性。并且针对真实情境,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细致点评,最后指出要将真实情境与教学问题相结合,融合情境思维,发展学生素养。
慈溪市新世纪实验学校的罗小飞老师点评
成都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郑其武老师指出浙江老师与成都老师在上课风格上略有不同,而这也是交流的目的:取长补短。郑老师还就实验的价值这一问题做出了指导和分享。
化学同课异构
来自台州市玉环市实验学校的游爱艳老师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九年级(6)班的全体同学,带来课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游爱艳老师重视模型法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学生熟悉的水这一物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自主建构初步的关于水的微观粒子模型,然后通过多个实验证据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模型。在自主建构模型、动手制作模型、讨论修正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建立正确的微观粒子模型、逐步形成微粒观,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能力。
台州市玉环市实验学校的游爱艳老师课例展示
来自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的李茂然老师与九年级(10)班的全体同学,带来课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李茂然老师将酒精作为情境主线,在课堂的开始,李老师请同学采用闭眼闻味道的方式鉴别某种四川特产,通过设计“四川名酒五粮液为什么闻到气味”这一问题引出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在解决关于“消毒酒精的成分”“消毒酒精的配制”“消毒酒精的储存”等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并自主进行了多个实验,以认识分子的性质。在课堂的最后,李老师还重视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微观视角话奥运,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的李茂然老师课例展示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化学教研组长高山老师以“基于‘真实情境与证据推理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为题对本次的课例展示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高老师指出,两位老师的课例展示各有侧重,其中,游爱艳老师关于模型法的使用实现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充分调动,而李茂然老师以酒精作为情境贯穿课堂的问题线、活动线、知识线、素养线,还体现出大单元教学的思想。高老师在课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内容结构等方面,强调教师教学应该进行“逆向”设计,以素养为本,反推出活动与问题。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化学教研组长高山老师点评
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下舍中心学校陈兴良老师以“指向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为题,从为什么要培养科学思维、什么是科学思维等方面对本次的课例展示展开了点评。陈老师指出,通过创设真实的科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模型构建来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和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陈老师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仅限于科学课程,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技术等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下舍中心学校陈兴良老师点评
最后,成都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唐海鹰老师从实验的科学性和细节、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等方面对本次课例展示展开了点评。唐老师建议在课堂的实验展示环节中,为了保证化学实验呈现出好的课堂效果,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背后的原理和解释、选择合适颜色的背景等,还鼓励教师针对课堂小结的内容进行思考,即是否需要小结思路和方法。唐老师强调,在一个好的课堂氛围下,“自发的掌声”会替代“寻找掌声”,教师如何用掌声或者肢体语言进行评价,是可以和学生形成默契的。
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祥勇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这样的异地交流、开放教研,特别有意义和价值,能够为教育带来新鲜血液、新的视角,并鼓励教师群体间多走动,多联系。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祥勇总结
本次“聚焦科学素养提升 探索科学教育路径”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川浙两地教师之间经验交流与分享,更是一次智慧火花的碰撞。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共同学习的平台,彼此在相互借鉴、学习中,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策略。望每位科学教育者继续秉承着砥砺创新的教育改革方向,在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中,携手前行,共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