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成都市教科院承担的市级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现场结题鉴定会在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召开。四川省教科所技术教育研究与信息资料室主任李维明,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副主任郝志宏,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养力,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岳刚德,成都树德中学副校长何建明等特邀专家参加了此次鉴定会;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胡燕,成都市教科院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主任陕昌群等课题组相关成员参与课题结题;各区(市)县相关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100余名参会。鉴定会由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胡燕老师主持。
泡桐树小学西区学校3位参研教师代表课题组献上3节课题研究展示课。蒋毅老师带来6年级语文课《詹天佑》,在课前通过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对文章中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勾画批注;在课中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讨论勾画批注,拓展相关资料;在课后指引学生继续探究相关背景资料,丰富对詹天佑的理解。应旭琳老师带来4年级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孩子们在课前调查,体现字母表达的优越性;在课中个性表达,深刻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在课后通过检测,确定是否能灵活运用字母表示数。周虹汝老师带来2年级英语课《My grandma usually cooks》,在课前复习前测,确定孩子们的认知基础;在课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分层测把握学情,及时指导教与学,并在学后分享,促成个性化学习;在课后指导学生录音并完成练习,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3节展示课都受到各学科听课老师及专家的高度赞赏与好评,体现了参研老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与进步,也体现了课题研究的主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个性化教与学。
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展示研究课例
展示课结束后,课题主研、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莉代表课题组进行工作汇报,详细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方法、进程和成效;课题负责人、成都市教科院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主任陕昌群代表课题组作结题汇报,深入阐释了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展现了一对一数字化环境给课堂带来的深刻变革及优势,分享了一对一个性化教与学基本模式及课例短片,以及课题在学生、教师、学校、区域等不同层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张莉副校长代表课题组作工作报告
课题负责人、成都市教科院陕昌群主任代表课题组作研究报告
汇报完毕后,专家们纷纷发言,对课题进行鉴定评价与指导建议。专家们认为:课题选题切合时代脉搏,具有前瞻性,课题研究体现落实《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全面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模式创新,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以区域信息化应用融合推进为目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研究思路清晰,研究过程扎实,破解了研究组织推进工作的难点,创新多种措施,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成果丰富,既有理论性认识成果,又有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案例等实践性成果,对于一线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以及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趋势及实践操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课题研究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提高了参研教师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素养,转变了参研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了参研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参研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信息化教学能手,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改革方向趋于坚定、自信,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一支具有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同时,课题研究推进了区域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并辐射引领周边省市,产生良好影响。
同时,专家们希望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混合学习”概念内涵的界定与发展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人机对话”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哲学,回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数字班与常态班的对照研究,提供数据实证支撑;在区域内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加强有效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通过信息技术支持构建区域育交流的有效机制和平台;可以对已有成果进行定量细化的再开发;进行不同环境下的学科案例、课型研究设计,开发课程资源等。
专家组通过审阅结题资料,现场听评课、听取工作报告及研究报告,质询评议合议等方式对课题进行鉴定评审。专家们对课题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效益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结题。
结题现场
专家组质询鉴定评价
专家与课题组成员合影
本课题立足教育教学与信息化应用融合前沿,由成都市教科院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牵头,联合全市10所中小学25位老师有生力量,聚合各种专家资源,搭建学习研讨交流平台,对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个性化教与学展开深入研究,并及时召开阶段成果研讨会,以课题研究引领信息化应用融合教研纵深发展,并辐射影响周边省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课题组将以这3年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在教育信息化促进现代化的征程上继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