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地把握普通高中的课改理念,并借鉴先行课改的外省区在高中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学业评价、教学质量监控等多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增强我市普通高中骨干教师、教育研究人员的课改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驾驭学校高中课改的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学业测评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等),进而有力推动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二0一0年九月下旬和十月下旬,成都市普通高中骨干教师一行32人由分别由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中学室安密主任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刘旭副主任带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江苏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普通高中课改学习培训活动。这是我市有史以来第一次公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课改培训。参加此次学习培训的全体成员上述四省区分别听取了课改专家举办的专题报告、讲座,与教育科研机构同行进行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题座谈,并参观学习了银川市实验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南京13中、南京雨花台中学和武汉市第49中,与这几所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了热情的交流。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学习培训中,该市教科所张建才所长为学员们作了一场题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我们今天和明天的共同关注》的主题讲座。张所长站在哲学的高度,就普通高中课改与新高考的关系、宁夏实行普通高中课改六年中全自治区高考的整体变化情况、普通高中课改的科学理念如何在课改的实践中渗透和体现、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学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教材建设、课堂教学以及课改背景下应处理好的几种对应(辩证)关系等诸多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际、从思维理性到生活感性、从诙谐幽默的语言运用到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深入浅出地给全体参训的骨干教师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精彩演讲。张所长的讲座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启发了学员们的课改思维,讲座受到了全体学员的热烈欢迎。
在银川市实验中学,学员们认真听取了市教科所中学教育研究室王主任就宁夏(包括银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六年里各学科课改情况的介绍;听取了银川市实验中学王锦秀校长就该校通过普通高中课改,办出艺术特色、办出水平的经验介绍;参观了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室、实验室,观摩了一节通用技术课;参观了学校多个非常有特色的音乐、美术、舞蹈教室和心理咨询室,感受了该校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之后,学员们分学科与该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交流一直持续到黄昏降临,学员们带着意犹未尽、依依惜别的神情离开了银川市实验中学。学员们用“收获巨大”来形容,特别是该校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艺术教育特色的彰显,高考学生的升学率,在银川、宁夏乃至整个大西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员们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和执着精神也深深打动了热情的主人,王锦秀校长和银川市教科所中学教育研究室王主任都分别称赞:我们接待了上百个外地的考察学习团队,没有一个像你们这样认真、这样虚心、这样诚恳、这样让人感动的。
在美丽的高原城市、内蒙古自治区省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的第二中学,市教研室主任王蓉同志和二中的包胜副校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呼和浩特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一年来的情况。从2008年开始,该市就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连续多次举办教育干部、高一年级教师、学科教师、骨干教师课改培训;开展了普通高中“名师建设工程”,成立了学科中心组,进行学科课改研究;在高中各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2009年开始,市教研室组织全市高中教研员、高中骨干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几移其稿,最终形成了《呼和浩特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指导意见》。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各学科正按照此《指导意见》开展教学工作;为了保障教育科研机构对学校课改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指导,呼和浩特市在所属各区(市)县(旗)开展了创建“合格教研室”活动,并实行达标验收。这项活动的开展为该市普通高中课改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听完主人的介绍,学员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培训是重点,为什么同时又是难点呢?”“高中学科模块教学,学生实行‘走班’,会不会带来教学管理的混乱?”“高二年级开始上选修课Ⅰ,高考时不考怎么办?”……王蓉主任和分管高中教学的张主任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并与大家就学科课时矛盾、教师在实践中的观念转变、选修课Ⅰ、Ⅱ的设置、学生选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又深入的讨论。讨论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之后,全体学员参观了呼和浩特市二中先进的通用技术课程装备和教室。该校的通用技术课程装备和教室都是呼和浩特市政府投入资金配置的,共有两间标准化教室,每间教室设置九套六方型课桌椅,能够保证54名学生同时上课(与银川实验中学相似)。
在南京,教研室的肖副主任从教研部门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推进高中新课改,分析了推进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介绍了南京市出台的《发展性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他的“只抓高考,校长层次不够;抓不好高考,校长难为社会所容”的观点,体现了时代性、现实性,完全是实事求是的,这对成都市怎样把高中课改引向理性发展的健康轨道极具启迪。南京13中的王校长从课程落实和课程开发的角度讲述了新课改在该校的成功实践,在课改中提升教学质量(近三年来,该校从南京市二类名校已跻身一类名校),在课改中促使南京高中教育格局的重新“洗牌”,令人印象深刻。南京雨花台中学的穆校长从管理者的角度作了《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的谈话,他“用教师的智慧解决问题”的教育理念、“科学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结合”的人重于物的价值观、“成才计划、名师计划、暖心计划、形象计划”的教师成长创新机制、营造的 “宽松、宽容、宽厚”和“健康、自由、幸福”的校园环境(穆校长称之为教师的“生命家园”),让听者为之动容。雨花台中学对它的老师的要求是“做一个有文化底蕴、有教育追求、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对它的校长的要求是“作为校长应该常问自己: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认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湖北进入课改,仅比四川先行一步,早一年时间,所以,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课改的经验教训对成都市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武汉和成都都有启动课改的良好基础,例如,初中阶段都较早进入课改;都在2004年加入“七城市高中课改协调小组”,等等。听完武汉市教科院曹主任的介绍后,学员们普遍认为,武汉市高中课改的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第一,制定的指导全市高中课改的“16字方针”: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探索创新。本轮课改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但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态度要积极,行动要稳妥,“摸着石头过河”,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发挥后发优势。第二,样本校工作人联系制度。市教研员和各校主管教学领导互为双向联系人,学科教研员选校、蹲点,教研员代表政府督导该校所有学科的课改情况同时又重点关注本学科的课改情况。经过一年努力,武汉市教科院已经汇编了一年课改的经验教训的成套资料,为继续推进课改和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条件。第三,课改工作抓得细致、落在实处,不搞“花架子”。如培养骨干教师的“一校、一科、一人、一月、一天、一次”的六个“一”工程,强调“课改没有专家”,所有教师都只能“在战斗中”成长,充分发挥课堂案例的示范效应,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至此,本次成都市普通高中骨干教师赴宁夏、内蒙古、江苏、湖北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课改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当学员们带着学习培训所获得的丰收的喜悦回到成都时,及时地总结此次培训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此次培训加深了学员们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如:怎样把握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变化的关系;如何在课改实践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渗透新课程理念;怎样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怎样理解“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和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如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如何认识学生在学习不同知识模块时的“走课”或“走班”方式;怎样开展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怎样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得有声有色有实效;怎样在课改中改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怎样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怎样在课改中创新教学管理,建构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怎样开展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其次,此次培训加深了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我市普通高中课改的深入推进储备了新的“资源”。培训中,学员们在资料收集、整理,问题的讨论、分析中,在与专家、校长、教师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相互帮助、关怀爱护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学校、宾馆、机场、餐厅乃至飞驰的旅行车上,学员之间都没有停止他们的“专题交流”,跨学科甚至跨学校的普通高中课改科研课题就在学员们充满激情的讨论交流中“诞生”了。所有学员都表达出一个共同的愿望:回到成都后要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课改资源共享。
最后,在长达半个月的学习培训与考察过程中,全体学员的全局观念、团队意识、纪律作风、身体素质都特别棒,特别值得称道。行程中,学员们自觉维护成都教育的良好声誉,维护培训团队的良好形象,举手投足间都渗透出成都普通高中骨干教师高雅的气质、道德文化素养。培训期间,没有一个学员不假外出,私自离开集体;学员中没有发生过有损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言行。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此次学习培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有一个学员生病或者受伤,学员们精神抖擞地出发,又精神饱满地回到了成都,顺利完成了此次学习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