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导致了学校的延迟开学。为了我市初中非毕业年级各学科后期教学科学规划、高效推进,按照市教科院本年度工作的整体安排,在前期对各学科网上教学调研的基础上,从我市各学科教学的现状和我市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我们对全市初中非毕业年级各学科本学期后期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部分:整体情况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我市延期开学期间的疫情防控和教学工作作了紧密部署,依托成都数字学校等教学点播平台,有效开展了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网上学习。
同时,我市各区(市)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采取“一县一策”“一校一策”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本次疫情对新学期教学的影响。全市初中数学教师敬业奉献,迎难而上,讲政治、讲担当,有目标、有方法,克服各种实际困难,通过线上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的校本研修,开展了如“教师在线直播”“微课精讲+教师线上互动指导”等线上直播或录播教学活动,切实保证了全市学生在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不松动,课程学习不停步,完成了阶段性的教学任务。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有效落实,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国各地师生正逐步安全有序返校复课。目前,我市各中小学已基本恢复正常教学,为了更好地总结前期线上教学经验,促进本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初一、初二数学教学质量,现将疫情期间初一、初二数学学科线上教育现状和本期学科教学建议进行梳理,特制定本期初一、初二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如下。
第二部分:教学建议
一、本期教学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二)内容解读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原来的6个核心概念变化为现在的10个关键词,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等,还如原来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两个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四个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程目标,在本学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都应该相应地予以体现。
1.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共有六章,包括代数内容两章(整式的乘除、变量之间的关系)、几何内容三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以及概率一章(概率初步),另外还有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这些内容既是小学相关内容和七年级上册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重要铺垫,包含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2.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共有六章,包括代数内容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式分解、分式与分式方程)、几何内容三章(三角形的证明、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另外还有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模型”和平面图形的镶嵌。通过本册的学习,学生不仅进一步丰富对图形性质的认识,获得丰富的图形变化以及图形运动与坐标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到研究图形与几何的三个不同角度:推理论证的角度、图形运动的角度、坐标变化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诸多认识图形、把握图形的经验。
二、前期线上教学问题分析
线上教学有别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前期的线上教学各区(市)县、学校、老师们都针对自己的学情采取了有针对性地教学措施开展教学,但这一教学形态对初中学生来说,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现将前期初中数学线上教学衍生出的主要问题梳理如下。
(一)时间太紧,教师的角色还难以准确转变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背景下,正常时期稳定有序的线下教学活动受到阻碍而难以开展,线上教学迅速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由于老师多数是初次接触线上授课,对于平台的使用处于摸索阶段,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单纯的“主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一人在讲,学生在听,缺少现场教学的师生互动,即便老师讲得绘声绘色,但学生看久了会产生疲倦心理,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二)各种条件局限,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管控
因为没有了现场教学,老师无法约束学生,如果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发信息,甚至中途离开课堂的现象,也无法及时制止,这样的教学效果无法和平时的线下教学相比。
(三)合作探究较少,学生课堂交流参与不够好
线上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无法直观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无法开展现场问答或者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远没有现场教学效果好,课堂的互动性和生成性不够,即使通过平台讨论,学生的参与度也并不高。
(四)缺乏教师现场指导,答疑反馈不够畅
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老师的现场指导,老师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指导,这就容易造成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不够,教师不能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效调整课堂教学。同时,课后反馈效果差,授课教师布置了线上作业,要求学生及时进行提交,但个别学生课后作业很容易敷衍、抄袭、借助搜题软件完成任务,这样的课后反馈是无效的,教师也不能通过学生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三、本期教学建议
(一)加强心理疏导,积极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复课后,可以采取主题班会、文娱活动、心理咨询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厚植家国情怀、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上,尽快适应“居家网课”到“在校学习”节奏的转变,使学生能从线上学习平稳过渡到学校教学。
(二)组织复学检测,及时准确摸底学生学情
线上教学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学生居家学习效果必定存在差异性。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复学后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准确把握学习实效。对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分析,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三)创新教学方式,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遵循七、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多样化选择教学方式,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两极分化。课堂上,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与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积极融合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四)把稳教学节奏,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容量
各校要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把稳教学节奏,精细编排教学内容,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
(五)强化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开展精准定人课后辅导。学科备课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复学检测摸底的大数据分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
2.实施多元学习评价研究。课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评价。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科学调整。
3.尝试单元整合教学研究。返校复学后,教学时间紧,加强单元整合教学有利于圆满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加快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4.加强分层教学研究。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的难点在于线上学习期间,学生因自主学习能力和居家学习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学习质量上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是实现更好衔接的很好选择。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定目标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采用重基础、勤练习、促提升的教学原则;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遵循低起步、耐心教、补台阶的原则。
5.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价值的作业,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数学学习负担。同时,加强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因盲目性练习而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减少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的时间。
四、对区(市)县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调研,科学规范的制定和落实教研计划。有计划的深入课堂接触教师,了解教学情况,了解全区学科教学现状和全区学科师资状况,与一线骨干教师充分沟通酝酿,结合一线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执行的教研计划和教学计划,按工作计划的进程,有序安排,聚焦处理好“需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的主次问题,使自己工作忙而不乱,紧而有效,争取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工作重点,指导一线教师解决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二)发挥区域内优秀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搭建互助共研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区域内的优秀骨干教师是学科教研的核心,是课改理念的先行者,是学科教研的研究者,可适当安排这些骨干教师就前期线上教学工作做经验分享,丰富老师们的线上教学技能,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双轨并进,让线上教学成为线下教学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搭建互助共研的教师成长共同体,有利于区域内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提高质量监测命题水平。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标准,对学科教学质量、教学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研究,切实提高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命制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一线教师的教学。
第三部分:未来展望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全市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认真开展学科教研与教学工作,及时总结反思,砥砺前行。在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用特别的方式积累了经验,我们更用强大的心理积蓄了能量,相信在全体数学教师的携手努力下,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家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