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市教育局正式发布《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年度报告(2010卷)》,公布了我市各区(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间的均衡发展状况。据悉,这是我市在全国首次发布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为着眼点的监测“蓝皮书”。
近年来,我市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市政府教育督导团从2008年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试点工作,并委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研究工作。自2009年起,监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后,今后每年都将形成年度监测报告。今年是首次以“蓝皮书”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据介绍,我市今年除了将继续进行常规的14项均衡指标检测外,还将重点检测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在我市享受均衡教育的状况。
均衡发展取得五大进展
《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年度报告(2010卷)》由1个总报告和20个分区(市)县报告组成。报告指出,2009年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五大进展:一是反映义务教育均衡程度的基尼系数明显减小(基尼系数越小越均衡);二是往年问题最突出的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均衡问题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全市义务教育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进一步缩小;四是绝大多数区(市)县小学或者初中、九年一贯制弱势学校明显减少,过去十分典型的弱势学校部分区(市)县已经减少到无;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检测力图促进教育均衡
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陈蕾介绍,我市从2008年开始在温江、金堂试点进行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2008年温江区的检测结果显示,温江区初中阶段学校,农村和城区的中级以上教师比例差距较大,2009年度的检测结果显示,这种差距明显缩小,现在该区农村和城区中级教师比例已趋于平衡。”
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智慧介绍,我市开展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的对象涵盖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学校。他认为,通过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可以发现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及其差距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据此作出预警或提出行政干预措施建议。此外,还可以及时发现典型弱势学校及其弱势方面,以便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扶助,也便于比较各区(市)县义务教育均衡状态和发展水平。
“14+1”检测内容有重点
监测指标包括了四个大的方面共14项:一是学校经费投入,包括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二是学校办学条件,包括生均教育装备值、生机比、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三是师资配置,包括中级及以上教师比例等;四是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巩固率、小学、初中毕业考试各科一次性全及格率、初中毕业升学率。此外,市教育局每年还会根据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特别关注。今年将重点关注“政府配置生源”的问题上,其中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我市的入学比例、学校服务范围学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比例、服务范围招生到校率等三项监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