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成都市2025年小学科学跨学科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在成都市成华小学(蜀都分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旨在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升科学教师的跨学科实践能力,推广优秀跨学科教学案例资源。全市各区(市)县科学教研员及500余名教师积极参会。
活动伊始,成都市成华小学校党委书记宿强致欢迎辞,强调了跨学科教学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随后,成都市8个优秀跨学科教学案例依次进行展示汇报,涵盖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艺术融合及人文科学几大领域,展现了学科整合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深度赋能。
茶店子小学校的《废材新生:绿色驱动》项目以工程技术、数学与环保为核心,引导学生设计环保动力小车,通过跨学科逻辑贯穿主题选择与成果评价,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环保意识。
成华小学校的《重建生态鱼缸》则结合科学、美术、数学与语文,以鱼缸重建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掌握生态原理并提升实践与表达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龙舟破浪》融合语文、英语、美术与数学,通过“端午龙舟文化”英语交流、数学体积测量等活动,在传承中创新文化表达。
龙王庙正街小学的《“船”超古今》以科学《船的历史》为主线,结合历史故事与数学优化设计,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层渗透。
建设路小学的《小乐器之声》将科学《声音》单元与音乐、美术、劳动结合,指导学生制作小乐器并演奏,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动手能力与艺术感知力。
青白江区实验小学的《小小昆虫绘画展》通过科学观察与美术创作结合,激发一年级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提出“实验创新永无止境”的教育理念。
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的《恐龙幻想曲》以科学《生物多样性》为载体,融合语文写作与美术插图,借成都科幻大会契机引导学生创作科幻故事,拓展想象力。
金苹果公学的《与蚕为友》将科学《动物的一生》与语文、美术结合,通过养蚕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实现“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目标。
案例分享结束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丛禄博士和常利梅老师分别对展示案例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并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出了建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本次展示活动为成都市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帮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跨学科教育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