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共筑科创生态 区域协同发展
——2025年成德眉资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交流及培训活动

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小学科创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成都都市圈教师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025年3月19日,“共筑科创生态,区域协同发展——2025年成德眉资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交流及培训活动”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举行。活动由成都市教科院主办、龙泉驿区教科院承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副秘书长吕峰主持。50余名成德眉资学校代表现场参会,3.7万余人次线上同步参与。


龙泉驿区教科院副院长涂万强致辞。他分享了区内科创课程建设与师资培养经验,并期望通过活动提升区内科创教育质量。龙泉驿区龙井小学李婷老师与同安小学六年级学生合作,以《技术改变生活——从速冻饺子到未来发明》为题开展科创课例研讨,通过项目式学习与实践工坊,引导学生探索科技如何便捷生活。

图片 image.png

点评环节,四川省教育学会科技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林家锐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对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出课型优化建议。


成都市第二中学教导主任杨杰分享学校的“1+3+6”科创教育模式,深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精神。乐至中学教导主任刘训开介绍学校通过团队建设与平台搭建取得显著科创成果。德阳市东汽小学校长陈章建分享学校的“紫荆花开”科创教育体系,以“一核引领、三层互联、五轮驱动”为特色。同安小学校长李廷发介绍乡村小学校“全员育人、全科融合、全域协同”为核心,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四大实施策略”的轻量化模式,让学生在创造中成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作《数智时代的科创人才培养》报告,指出AI时代核心竞争力为“高阶认知为核、人机协同为翼、伦理价值为锚”,建议通过STEM跨学科教学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成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陕昌群作活动总结,强调“全科、全员、全程、全域”科创赋能理念,推动科创教育普及。各校经验和专家指引为成德眉资科创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下午,专家与各校代表座谈,探讨科创教育在课程、师资、教学等方面的挑战与对策,为成德眉资科创教育优质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案。

图片 image.png

本次活动是成都市2025年春季高中教师菜单培训、成德眉资教改研讨及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展示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分享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模式等创新实践,活动为成都市科学教育实验区、学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深化科创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探索跨学科课程建设,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教育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image.png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