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网络教研创新发展论坛,会务组还为代表们准备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家将亲临课堂教学现场,观摩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影响。5月5日上午,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们的陪同下,莅临专家、参会人员兵分四路,前往成都龙江路小学、成都实验小学文苑分校、成都石室联中、成都七中(林荫校区)观摩课堂教学案例。大家先观摩学校教师的献课,然后成都学科专家点评课例,外地信息化专家综合点评,大家共同交流研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成都龙江路小学篇
成都龙江路小学黄强老师执教了《密铺》数学实践活动课。成都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碧荣老师进行点评。他赞赏黄强老师摸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教学很有价值意义;关注学生的思考,注意捕捉学生的隐性意识和思维;注重学习金字塔中学生自己的操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他指出,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教研,更关注每个人学习的策略、思维过程。通过信息技术,能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策略,通过平板、软件统计数据,对思维进行审视。这是学习革命式、跨越式的变革。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义宝结合黄强老师的《密铺》,做了精彩点评。黄老师的课,让信任充满力量,让思想发散光芒,让几何源自直观,让技术服务于道,让质疑闪烁精彩,让问题成就素养;让自学、合作成为更常态,让生成成为更常态,让网络成为大课堂,让整合成为元素质,让应用成为强意识,让深度成为好素养。他祝贺黄老师课程的成功,祝贺龙江路小学、成都市教育局,通过“互联网+教育”的伟大变革,形成精彩成果,培养学生的高素养、美素养、大素养。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黄强老师执教《密铺》实践活动课
郭瑜老师执教了Animal riddle 英语活动课。成都市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樊波老师进行了点评。她指出,郭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来形容。一是保留“信息差”,教会孩子获取信息,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课堂上充分展现了学生们思维的碰撞。她建议老师留更多思考时空给学生。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郭瑜老师执教Animal riddle 活动课
成都市实验小学文苑分校篇
成都市实验小学文苑分校陈翔校长为大家作了题为《基于移动端的作业创新研究》的课题汇报,李真桃老师为大家献上《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数学课。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吴天飞进行学科点评。他分析了现阶段学校课堂中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从“技术融入课堂”的角度对学校的课题汇报和实验课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学校将技术与课堂进行了很好的契合,技术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吉林省临江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郭连兵认为,从学校所做课题及实验课堂中可以看出学校及教师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技术在学生学科思维的养成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陈翔校长《基于移动端的作业创新研究》的课题汇报
李真桃老师的《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数学课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篇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陈鹤琳老师为大家献上初中地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教研员王勤老师点评,本节课将现代教育技术(电子白板、平板电脑、google地图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多问题驱动、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充分利用微课翻转课堂,体现了现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陈鹤琳老师执教初中地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彭海峰老师以《溶液的形成》为题,为八年级学生讲授了一节化学课。成都市教科院初中化学教研员唐海鹰老师进行了点评。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微课、电子白板、一对一平板电脑等实现了及时评价、及时反馈,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评测的运用和差异化方式的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老师们很有启发。
彭海峰老师执教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综合处专委会项目主任罗志刚对两节课进行了综合点评。他认为陈老师的地理课设计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明确,情感价值观重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电子白板、平板、网络运用充分,技术服务于教学。他建议根据知识点设计,围绕“开发”和“治理”来梳理知识,并让学生去想象开发的价值,调动学生思考科学开发。彭老师的化学课是典型的课内翻转课,难度非常大。导学案设计每一个环节任务要非常清晰,知识点交代清楚,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他希望微课内容更加丰富。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专家点评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篇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为大家准备了俞献林老师的翻转物理课堂《光的干涉》和林玉蝶老师的未来语文课堂《祭十二郎文》。成都石室中学的省特级教师周昌鲜点评了物理课。他高度肯定了这节观摩课,从教学设计、全员参与、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几个维度进行积极评价。同时建议适当减少课堂容量,释放时间给学生生成性问题充分探讨。成都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一凡老师点评了语文课。他认为林老师充分应用一对一平板电脑提高课堂效益,既有语文学科特点,又利用技术让教学选点有高度,让学生的视野拓展有宽度,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深度,理性与感性充分结合。同时他建议老师对学生课堂生成性问题进行机智处理。
成都市第七中学俞献林老师执教《光的干涉》
成都市第七中学林玉蝶老师执教《祭十二郎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副教授进行了综合点评。他高度肯定了两位年轻老师的专业素养。俞老师利用翻转课堂,以问题驱动服务概念的建构,以课堂生成为抓手,层层深化,注重快慢媒体的综合应用,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完成了一节高难度的抽象的光波特性的课。他建议注重学生闪电式思维,利用支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概念,促进生成性教学的深化探索,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及能力。他高度赞赏林老师语文课上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利用课内课外技术互动来让学生充分参与,训练学生的深度思考与表达,特别是注重了学生创造力及做人的培养。他建议教师抓住课堂思维的碰撞做更精彩的生成。他特别强调了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注重思维(感悟、体验、分析、建构、表达、创造等)的达成度;要注重课堂参与度(认知参与、行为参与,特别是情感参与非常重要);要注意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有效结合;要注意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既要充分展示学科特点,又可以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来优化辅助教学。如利用慢媒体来深化学生认知,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用交互性来调试师生关系,促进互动碰撞,用技术来进行课堂评价诊断的优化与深化,促进课堂效益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品质能力的形成。
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利用课堂执教评估系统进行点评发言,对观课云进行功能性展示,介绍课堂观察法,并与上课教师交流互动。观课云可再现,可整理,可量化,可分享,静静对课堂进行观察描述,数据累积必将更准确刻画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育走向实证,也愈加逼近真实,破解课堂教学黑箱,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情况,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北师大李玉顺副教授点评
成都市教科院罗清红院长利用观课云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