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研的全面深度融合,交流信息技术在教研和教学中的前沿创新案例,总结、推广各地在教育信息化网络教研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管,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明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教研创新发展论坛”于5月4日上午在成都顺利开幕。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处长、专委会秘书长周一、四川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聪、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赖石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王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玉顺、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教师进修校校长罗滨、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主任毕诗文、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义宝、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以及来自全国、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电教技装部门负责同志及教师3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主持。论坛同时开通两种互动方式:网络在线直播和现场微信互动。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赖石梅代表成都市教育局致欢迎辞。她介绍了成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经验:成都通过全面提升基础条件,激发信息化创新力;坚持应用驱动,融合创新教育教学;建设公益性优质网络资源,守护师生学习成长;共享优质教育,高水平推进教育均衡等措施,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成都模式”,力促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深刻变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副处长、专委会秘书长周一致辞,向成都市教育局、本次论坛的承办者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协办单位表示感谢。他强调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信息技术和教研是两张皮,要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协作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和教研教学深度融合,为教师专业成长做嫁衣。他强调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要充分挖掘各地方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研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发展。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罗清红作《大数据实证变革基础教育》专题发言,罗清红院长分享了互联网+教研之成都实践,阐释了教育、实证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他以放血疗法和小班化实践的案例导入,分享了成都在大数据实证变革基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闻道·未来课堂”变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观课云”课堂执教评估系统希冀变革基础教育的最大黑箱——课堂教学,“微师培”项目构建随身随堂教师培训新模式,“乐培生”系统构建学生学业质量多维指标评估。他指出,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破解基础教育难点的方式是基于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个体,并通过移动终端促进学生随时随地泛在学习,教师基于真实、全样本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相关性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为因材施教提供实证。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益阐述了新华文轩作为出版企业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他认为,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有助于创新教育改革,有助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作了《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的实践探索》的专题发言,分享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现状和区域推进策略等。他强调,教育信息化为课程、课堂、21世纪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重塑、新型教育系统评价设计变革提供了助力。教育信息化应从关注技术和建设走向关注应用,信息化应切入教师专业发展,应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学习。信息技术将促进课堂深度学习,促进师生成长。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从当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发展趋势,以幽默多样的互动方式,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准备》专题分享。他以习总书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引入,并用鲜活的视频案例阐释了“什么是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极具震撼冲击力,让大家深刻理解大数据、云技术蕴含的巨大生命力与活力。他认为,“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学方式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数据化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将让教师告别传统角色,以在线教学、网络课程建设、手机+二维码获得成就感与获得感。黎教授的阐释为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和自身发展提供了深刻积极借鉴指导。
作为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教研创新发展论坛,本次会议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教研部门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2012年底,成都获批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成都的教育发展和探索,一直走在前沿。成都的教育信息化更是不乏创新和典范、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都具备影响力。成都市教科院也将充分发挥成都教育“智库、引擎”职能,大力深化成都教育信息化研究与指导,稳步推进成都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