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度申报课题概况
经过学校自主申报,区(市)县教育局、教研室推荐,我们共收到申报课题150余项,其中规划课题120余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34项。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对这些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后,确定99项规划课题参加市规划办组织的答辩。经过评审专家独立投票,小组合议,市教育局批准,确定76项课题为成都市教育局201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26项课题为成都市教育局2010年度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
市规划办以对事业、对申报单位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了 2010年度申报课题的论证、评审工作,努力做到规范、严谨、公正。
二、2010年度申报课题问题分析
附表1的评价内容代表了本次课题申报评审的具体标准。
附表1:2010年度课题评审表
课题序号: 课题名称:
评 价 内 容 |
等 级 | |||
A(达到) |
B(基本达到) |
C(未达到) | ||
研究选题 |
对所研问题的表现及其程度有较清晰的了解 |
|
|
|
对本地、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
|
| |
课题名称及重要概念表述准确 |
|
|
| |
研究内容清晰,突出重点 |
|
|
| |
是本地、本校能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
|
| |
研究措施 |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
|
|
|
具有改革特征和本地(校)特色 |
|
|
| |
具体,可操作 |
|
|
| |
预期成效 |
与课题相关度高 |
|
|
|
能够进行测查和说明 |
|
|
| |
存在主要问题 |
| |||
整体评价 |
|
总体看来,凡是被立项的课题在上述三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方面都回答得较好,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目费解,内容不明
课题名称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常用一个陈述句进行表达。因此一个题目实际上就是一个研究命题。它的提出总是基于对所研究问题的一种初步认识,应该具有合理性。如果命题不当,使人不明其意,就难以研究。
在一些课题中,核心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标新立异,却有失严谨。 严谨首先应该体现在概念上。注意不要生造一些似是而非、令人费解的概念。
教育科研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所以要用严谨的科学术语予以表述,使其意义明确,不至于产生歧义。如果是专有名词,应该给以必要、合理的解释。
2、泛泛而“研”,聚焦不够
一些课题设计的研究内容过多,过杂,几乎将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列入其中。“摊子铺得太大”,难以深入。
3、理念(论)较多,操作不足
在一些设计中,较多地谈了理念(论)。对“到底怎样做”才能实践这些理念(论),却谈得不足,给人以“飘”和“玄”的感觉。
较多谈工作措施,少谈研究措施——具有教育改革特征的教育教学措施。
4、脱离实际,少有特色
表现为在做法上脱离本地、本校实际,“乡土味”不够。认识上多引用他人的观点,少有自己的见解,事实性材料多引用报刊上的报导,缺少对自己地区、学校此类事实的调查统计和分析。
5、目标过高(全),难以实现
有些对研究效果的测查缺乏考虑。
6、其他
如教育观念落后,应试教学明显,对已有研究的再研究缺乏新意等。
三、对课题方案的修改建议
(一)对课题设计的基本认识
课题设计是指在研究之初对研究活动的各种要素——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的时间等做出规划,以保证研究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其成果形式表现为形成研究方案。
“磨斧不费砍柴功”。在研究之初,把一些基本问题尽量想清楚些, 做到“三思而后行”。
(二)研究方案的逻辑结构
从逻辑上看,研究方案的正文部分应该说明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1.解决什么问题——应是真实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研究的问题,兼谈解决该问题的意义。通过先期的调研,对该问题的程度应该有所了解和说明。
2.解决该问题的主张和措施
主张是“大思路”,含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属于“战略问题”。
措施是主张的具体化,要有操作性,属于“战术问题”。
3.期望取得的效果
效果应该是通过努力达到的。对将来如何说明效果要有所设计和考虑(应该是现有技术手段能够达到的)。以证据说明效果。
证据:事实(例子)、数据(调查统计数据、测试或考试的成绩)、有关证明、师生、社会的反映等。
(三)研究方案自查提纲
1、课题名称
(1)是否能概括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条件、范围、对象、方法等);
(2)表述是否规范,简明。
2、相关文献查询(“查新”——资料要新)
(3)是否包含了本领域新近的重要成果;
(4)是否注意到了与当前“主流派”研究成果不同的意见;
(5)对所引用的资料内容是否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综合,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文件查新要查权威性的报刊、资料。文献法是不言而喻的科研方法。
3、研究的问题
(6)对课题的重要概念(特别是易引起歧义的概念)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合理的解释;
(7)所研究问题的内涵、外延是否明确;
(8)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收敛(聚焦、适当限定条件、范围、研究对象的数量等)。
4、研究主张(即解决该问题的初步设想)
(9)表述是否完整清晰、易于理解;
(10)能否在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自己的经验)中得到支持;
(11)是否可以得到检验。科学研究的结论应该是能够被检验的(能否被检验是科学与迷信之根本区别)。
5、研究方法和措施
(12)研究方法是否恰当;
(13)研究措施是否具有改革特征,本地、本校特色和可操作性;
(14)是否清楚交待了研究步骤。
6、研究成果的预设
(15)研究目标是否力所能及;
(16)研究效果是否可以测量(查)。
(四)方案修改的几点经验
1.根据上述提纲,课题组先进行“自我诊断”(必要时也可征求专家的意见),找出主要问题,在课题组内进行充分讨论,以集思广益,并对方案进行修改。
2.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哪里来? 除了向他人学习外,可从总结本地本校的经验中来。它可能存在于少数人之中,并且不那么完善,但它植根于本土,所以具有可行性,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和总结它。建议对本地本校的相关经验进行深入调查和总结。
3.尝试换位思考。 深入浅出地向不了解本研究的人讲明白前面提到的三个基本问题。
4.对研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研究中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及时、必要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