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双减”系列文件要求,紧密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增长极下的教育发展,助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创新能力,让学校高质量有机生长。4月21日,“重构课堂样态 变革设计思维——成渝高质量课堂追寻”主题研讨活动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隆重举行。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小教部主任罗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晓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大数据与监测评估所所长罗良建,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兰、所长助理王琴、教研员蒲嘉荣,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陈涛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致欢迎辞。邵院长围绕“三新”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未来要继续加强以结构化教学引领课堂实践,搭建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新样态作为研究方向。
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致辞
随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校长周英以及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书记张云楚也分别对本次活动致辞。周校长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同时表示,成渝两地教育同仁需要凝心聚力,同心同行,不忘育人初心,勇于担负历史使命,携手促进两地教育发展。张书记则从“理想、情怀、初心”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鼓励老师们一要立足本校,扎实工作;二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校长周英致辞 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书记张云楚致辞
上午,成渝两地学校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及专题分享,来自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的叶恋萍老师展示了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单元《桥》一课。叶老师关注情节和环境,引导学生关联不同环境下人物的不同表现,再通过聚焦矛盾冲突点,重现画面使老汉的个人形象跃然纸上、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人物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关联生活,找寻生活的影子以及责任与担当在生活中的意义。
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的叶恋萍老师执教《桥》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齐腾腾老师展示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漏》,带领学生一起追寻“漏”的身影。在课堂上,齐老师通过任务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开展多重语文实践活动。同时,齐老师巧妙搭建多重复述支架,促进学生突破复述难点,提升复述能力。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齐腾腾老师执教《漏》
两节展示课后,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语文教导主任柏晓丽以及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教学管理部主任陈萌萌分别针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情境创设”两个方面进行了新课标实践专题分享。柏老师和陈老师分别从试听、表演、提问、联系生活实际等关键要素入手,对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尝试找出问题。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情境如汤,知识则好似是盐,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其美感,才能被学生更好地吸收。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语文教导主任柏晓丽做专题分享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教学管理部主任陈萌萌做专题分享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小教部主任罗萍,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涛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及指导。专家们表示本次课例展示,做到师生之间同步互动实现传递课堂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多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让成渝双城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得以发挥的同时,也是推动中国西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尝试。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小教部主任罗萍做点评指导
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涛做点评指导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对上午的课堂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谭院长首先对参与课例展示和专题分享的两地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两地教师在分享研讨中互相学习与促进,获得了自我成长,同时对今后的学科教学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为下一步新教学模式的开发及创设提供了范例。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做活动总结
下午,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教学管理部刘杜娟主任的主持下,来自成渝两地的多位教育专家以沙龙形式,共同研讨,细解“五大核心观念”,搭建“教学数字化”框架,在“设计思维”的引领下论坛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随后,四位来自成渝两地的老师围绕“重构课堂样态 变革设计思维”主题,展开了四节微专题分享。老师们围绕“课程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双新”、“双减”背景下的实际课堂的教学经验,展示教研思考。现场分享时间虽短,但浓缩了日常教研活动之精华,为参会的所有教师带来无限启发。
沙龙环节
微专题分享环节
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各位教育同行的共同交流、共同促进之中,“双新”背景下成渝高质量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圆满结束。本场活动既开启了2023年成渝两地“新课标”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研共享的序幕,也为未来成都两地共建高质量课堂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