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就业好的学校为何反遇招生难?——重庆部分中职学校现状调查

  就业率普遍达到98%的中职学校,招生反而陷入“吃不饱”的尴尬——这是记者近期在重庆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访时发现的怪象。这些中职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造成怪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偏见外,还包括校企合作缺乏制度规范、职业教育“立交桥”尚未完全打通等因素。为扩大生源,个别中职学校盲目增加招生成本,给中职学校招生竞争造成不良影响。

 

  就业率100% 起薪水平高

  “今年一样有很多企业过来要人。”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柳孜亮说,“学校毕业生从未遭遇过就业难,不少学生的就业目标是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

  柳孜亮的话生动介绍了重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唐天强介绍,该校今年毕业生约2500人,除个别学生因个人原因外,几乎100%就业,平均一个学生约有3个企业争抢,重庆开县职教中心副校长周德竹表示,该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一直是“用工荒”。毕业生被沿海、重庆主城企业提前预订是常态,本地工业园区多次向学校要人学生都不愿意去。

  重庆中职学校的就业形势好,毕业生起薪也不低。渝北区职教中心校长张扬群介绍,该校5大专业群覆盖了重庆汽车、机械、电子等主要产业,90%的学生输送给了重庆各大工业园区,每年毕业3500人仍供不应求,服务类专业学生平均月薪2000多元,制造类专业学生平均月薪接近4000元,呈现就业率、就业待遇的“双高”特点。唐天强介绍,该校今年毕业生约2500人,除个别学生因个人原因外,几乎100%就业,平均一个学生约有3个岗位,“像汽车、数控等专业学生实习的时候月薪就有2000元,转正之后少则3000元,多则5000元,超过一般大学生的平均工资。”该校今年毕业的数控专业学生刘世忠去年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第三名,当场被一科研机构录用为正式员工,月薪6000元。

 

  招生遇冷 生源竞争激烈

  “今年学校计划招收2500人,但只招到2000人。”重庆万州区一所职业学校负责人介绍,万州中职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辖区有11所中职学校,在招生遇冷的情况下,生源竞争比较激烈。

  高就业率并未给中职学校带来高入学率,中职学校不愁“出口”愁“进口”的情况并非重庆万州区独有,不少中职学校招生季都“吃不饱”。重庆市开县每年初中毕业生有2万多人,县内三所中职每年招收5000多人,生源很丰富。但一位中职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1200人的招生计划都很难完成。

  部分中职学校反映,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与学生人数挂钩,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抢生源给初中校长或班主任老师高额回扣已成为潜规则,每年的“生源大战”大幅抬高了学校的运行成本。此外,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中途流失外出打工,挤占了中职的生源。

 

  技能提升和发展空间受限 中职发展障碍待破冰

  “我不想一直在车间生产线工作,希望能有机会去高校深造提升技术水平和学历,获得更高的职位。”开县巨龙职业学校毕业的谭小勇告诉记者。谭小勇在一家汽车生产企业打工,月薪4000多元。

  不少中职学生和谭小勇一样,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术水平。为帮助这些学生实现理想,重庆市近年来持续提高职业学生升学比例,2012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1.4万人,比例达到12%,高职院校升入本科达到3000余人。但受整个招生政策影响,高校招生向普高生倾斜,职普“立交桥”仍不完全通畅,多数中职学生难以进一步继续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中职容易成为“断头教育”。

  中职学生深造空间有限,既容易加深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也可能使初中毕业生放弃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重庆不少中职学校的负责人建议,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责任,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在师资培训、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使中职学生获得更多提升技能的平台;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还可加快设立独立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比例,适当放宽高职院校“专升本”比例,在职教学生继续教育上给予政策倾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到,要‘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如果这一内容尽快在地方得到落实,也会给中职学生创造一个由中职、经高职、到本科的成才新路径。”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副院长管军说。(来源:新华网重庆12月8日;记者:周凯、茆琛)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