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
2013年第1期(总第19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编 2013年1月14日
本地信息
成都设立“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五年内四川省将初步建成现代职教体系
其他省市信息
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时间调整为半年
河北高校撤停205个专科专业 高职高专定位更明确
河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揭晓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国际信息
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评析(上)
其他信息
教育部明确提出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中高职课堂
我国首个“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学位项目获批
欧盟推出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新在线工具
本地信息
成都设立“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记者1月6日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成都拟在2015年前建立起汽车、电子、机械、物流、美容美发、烹饪等1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在专业建设上有带头示范作用、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领军人物。据悉,每个“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除了将聘任一名领衔人外,还将选聘5—10名骨干教师进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接受培养。(四川日报1月8日)
五年内四川省将初步建成现代职教体系
日前,我省召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推进会。这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我省召开的第一个职业教育专题会议。
据悉,未来5 年,我省将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战略,初步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2020 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08 年启动职教攻坚计划以来,我省的职业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委、省政府从2009 年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目前已组织近4 万名藏区学生在内地90 所中职学校免费接受职业教育。今年,首届毕业生就业7321 人,初次就业率达98.3%以上。“9+3”免费教育计划已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全国推广。去年,在国家扩大中职学生免费范围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决定对全省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费。
近年来,我省投入农村职业教育资金占总投入的60%以上,200 多所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省已建立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向村延伸辐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职教培训网络体系。近三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约600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约500多万人。
到2012年,我省中职招生54.97 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52 万人的任务,职普招生比达到51:49,实现两类高中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十二五”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省大力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现有全省民办中职学校247 所,在校生39.5万人。
我省还建立起以行业为纽带或以地区为龙头的职教集团32 个。覆盖职业院校387 所,在校学生91.1 万人,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549个,全省性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基本建立起来。
中职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目前,我省的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校均规模看,教育部门管理的540 所中职学校中,规模1200 人以下的226 所,占学校总数的41.9%,规模600人以下的146 所,占学校总数的27%。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更大。
从2010 年9 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正式启动至今,我省已有30 所学校正式进入国家示范校建设行列,第三批16 所学校已经批准立项,2 所学校在补充申报中,全省共48 所学校占全国1000 所国家示范建设中职校的4.8%。我省将推动各级政府把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财政保障制度,政府将通过专项经费、补贴和购买服务等财政政策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未来5 年,我省还将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规划。围绕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需求,以市州或主体功能区为单位,通过科学规划、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切实改变部分地方中职学校散、小、差的状况,形成规模适当、竞争有序的职业教育网络。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省将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推行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促进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省将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互沟通,鼓励职业院校探索社区化办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
各职业院校将建立起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通过课程改革,形成行业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相衔。
为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我省将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把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各企业也将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中来,形成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等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并把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工作的主要依据。(四川教育网1月8日)
其他省市信息
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时间调整为半年
江苏近日宣布,将把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时间调整为半年,在校学习时间分别延长至2.5年和4.5年,此项政策将在2013年入学的新生中实行。到2015年,江苏还将在全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将3年学习时间分割成2年在校与1年顶岗实习,但一些地方存在顶岗实习优质岗位落实难,实习时间长,教学内容少,实习质量与效益偏低等问题。为此,江苏明确要求减少顶岗实习时间、优化顶岗实习管理和教学,同时严格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全面执行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优选顶岗实习企业,规范顶岗实习的劳动合同管理和报酬支付,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据了解,江苏将控制职业学校班额,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并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推进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健全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测试科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国教育报1月7日)
河北高校撤停205个专科专业,高职高专定位更明确
近日,河北省高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对2012年度高等学校申报新增专科专业进行了评议,同意新增专业270个,撤停205个专业,其中撤销专业37个,暂停招生专业168个,新增专业主要集中在新增院校。
部分新增专业显示地方特色,例如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新增了武术专业。新增专业注重人才培养的“提前量”,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申请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专业。新增专业中还有智能手机软件应用技术、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等热门专业。
盲目瞄准高层次办学的专业成为撤、停重点,如应用英语、商务英语、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河北教育厅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专业很多与本科院校重叠,而用人单位往往要求较高,就业并不理想。有专家表示,这意味着高职高专不再盲目追求高层次,定位更加明确。(中国教育报1月4日)
河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揭晓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河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评选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8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9项。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河北省教育厅于2012年9月至12月,组织开展了河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经教学成果主持人或主持单位申报、学校及市教育局初审推荐、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和上报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最终确定河北省第六届现将评选结果。(河北新闻网1月11日)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中、高职教育“贯一性”合作机制初探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之一。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在尝试构建“立交桥”,形成“五年一贯制”模式、对口单独招生模式、“3+2”培养模式。作者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认为中、高职教育的“贯一性”研究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主要着力点,在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早期强调的是以招生为龙头的架桥问题,其关键节点是运行机制建设。“贯一性”教育应从原有的一贯式教育或两段式合作向三段式合作机制转化。 其中“贯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根据市场需求联动调整专业、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建立健全“贯一性”模式下的反馈机制与质量评价体系。作者对江苏省职业大学开展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项目试点方案进行介绍。(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23),57~59。作者:周承东、程宜康)
质量保障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宏伟目标。作者首先理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质量保障的功能,其次从质量保障功能的视角分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质量保障应关注的体系贯通顺畅、载体适合有效和结果真实准确等核心内涵,最后提出用整体思维观实现质量保障功能的发挥、打造信息化的质量保障平台和建立及时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等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策略。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9~12、48。作者:陈效民、刘磊)
国际信息
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评析(上)
2008年4月9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提交了《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立法建议》。“质量保障参照框架”(E-QARF,即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将作为一个参照工具帮助各成员国基于共同的欧洲参照标准促进和监测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的连续性改进,该框架将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改进,增进在真正的无边境的终身学习区内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的互信做出贡献。E-QARF是在2004年欧盟理事会批准的各国广泛认同的“共同质量保障框架”(CQAF,即Comm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参考借鉴了各国在改进质量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一些最佳实践案例的经验。名称由原来的“共同质量保障框架”改为“质量保障参照框架”。EQARF提出了大多数国家在质量保障方面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及解决方案,建立了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它将作为教育和培训领域欧盟8个共同工具之一,各国在自愿基础上参加框架的实施。该框架有待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批准。
首先,质量保障参照框架建立的过程。
欧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欧盟认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是促进欧盟国家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关键工具,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效益,改善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增进欧盟各国间教育和培训供给的互信,从而会有力促进人员流动和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考虑到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与质量保障措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增进互信,需要改进质量保障领域的政策和实践的透明度与一致性。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早在1995年就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问题,出版了一些研究报告。2001~2002年欧盟委员会设立了“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论坛”。
2002年3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盟理事会会议上,提出了“到2010年使欧洲教育和培训系统成为世界质量参照”的宏伟目标。
2002年11月欧盟31国负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部长、社会合作伙伴和欧盟委员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哥本哈根宣言》,正式启动了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的“哥本哈根进程”,欧盟理事会也通过相关决议、宣言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合作。
2003年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虚拟社区,成为网上质量论坛。2003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成立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技术工作小组”(TWG),成员由各国和入盟候选国家的职业教育专家及社会合作伙伴的代表组成,为欧盟制定质量保障参照框架提供智力和知识支持。技术工作小组的工作一直持续到2005年。
2003年欧盟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共同质量保障框架”(CQAF),提出了共同的原则、指导方针和工具。2004年5月欧盟理事会批准了共同质量保障框架,邀请欧盟委员及各成员国和利益相关方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措施实施该框架。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欧盟每两年举行一次由各国负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部长、社会合作伙伴(工会和雇主组织)和欧盟委员会代表参加的,对哥本哈根进程的进展进行回顾和评估的会议。2004年12月14日欧盟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哥本哈根进程回顾和评估会议,会议通过《马斯特里赫特公报》,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和培训员的能力建设。
2005年10月建立了“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网络”(ENQA-VET),这是一个自愿性质的论坛,参与者交流经验和观点,以促进质量意识的提高,参加的国家目前已达到25个,论坛每年举行两次全体大会。
2006年11月欧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哥本哈根进程第二次回顾和评估会议,会议通过了《赫尔辛基公报》,强调需要从共同质量保障框架迈向质量改进文化建设,加强各国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方面的合作。
2008年12月5日欧盟在法国的波尔多召开哥本哈根进程第三次回顾和评估会议,会议通过了《波尔多公报》,再次强调要大力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增强吸引力,改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
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主要包括两个板块内容:一是评估,分为四个阶段;二是测量,指用具体的指标测量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的质量。
其次,质量标准和质量标准描述。
欧盟将质量保障参照框架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政策目标制定和规划阶段;具体实施和操作阶段;评估阶段,包括设计在个体、机构和系统层面评价和评估的方法;总结阶段,结合内部和外部评估结果,提供反馈,提出应对变革的措施。每个阶段都包括质量标准及系统和机构层面指示性描述的内容,这四个阶段体现了逻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构成质量保障的一个完整过程。
质量标准实际是对系统和机构层面提出的质量保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而指示性描述实际是根据不同实施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系统层面(国家、区域/地方层面)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学校/培训机构层面)分别提出的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第一,规划阶段。
1.质量标准。规划要能反映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达成的战略愿景,包括明确的目标、行动方案和指标。
2.系统层面指示性描述。制定中长期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目标,并与欧盟的目标相联系。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标;制定具体的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监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预测培训需求;制定信息披露政策,依照国家/地区数据保护的相关规定,适时披露质量结果;制定承认和认证个人能力的标准和指导方针。
3.机构层面指示性描述。学校的发展目标要能充分反映欧盟、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标,学校目标要定期监测;征询利益相关方意见,分析预测地方和个人具体需求;明确规定质量管理和发展的责任;积极吸收教学人员参与质量发展规划的制定;制定与其他学校合作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利益相关方参与地方需求分析过程;制定透明的学习者宪章,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实施操作阶段。
1.质量标准。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要包含明确的实施原则。
2.系统层面指示性描述。同各级社会合作伙伴、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制定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有相应的配套经费安排;制定各级实施计划的指导方针和标准;实施计划要包含具体的教师教员培训支持方案;要明确规定在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者的责任,并做到公开透明;制定国家或区域质量保障框架,其中要包含机构层面的指导方针和质量标准,促进连续性改进,实现自我约束。
3.机构层面指示性描述。相关机构要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执行实施计划;建立包容性的伙伴关系,支持行动计划的实施;制定人员能力发展战略规划,加强教师和培训员培训;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发展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关系,支持能力建设和质量改进,提高绩效。
第三,评估阶段。
1.质量标准。定期开展过程和结果评估,辅之以质量测量。
2.系统层面指示性描述。制定评估方法,包括内部和外部评估方法;明确规定利益攸关方参与监测和评估过程;国家/区域质量改进和保障标准要与行业部门的需要相契合和匹配;开展系统自评并接受外部评价;建立早期预警机制;运用绩效指标;定期采集相关的、与标准相统一的数据,测量成功,提出改进措施;设计适当的数据采集方法,如设计问卷调查和测量指标。
3.机构层面指示性描述。依照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或是质量保障框架定期开展自评,或是主动开展自评;评估和总结要包括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及客户满意度和人员绩效的评价;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吸收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如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雇主、社会合作伙伴和地方当局的参与;运用基准和比较指标,促进相互学习和绩效改进。
第四,总结阶段。
1.系统层面指示性描述。制定各级总结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手段;对过程进行连续性评估,提出质量改进行动方案,使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者间的相互学习活动;评估结果要予以公开。2.机构层面指示性描述。收集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和学习经历的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总结评估结果并予以公开;建立学习反馈机制;同利益相关方讨论评估结果,采取和实施改进的行动方案。
(摘自:《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评析》,源自《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31~36页。作者:李建忠)
其他信息
教育部明确提出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中高职课堂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中简称意见),并明确提出,建立教材质量抽查制度,并向职业院校发布抽查结果,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要把教材选用纳入职业院校评估、示范校遴选、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等考核指标体系。
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职教特色不鲜明;教材呈现形式单一,配套资源开发不足;教材建设管理制度、服务体系不健全;中高职教材脱节、断层和重复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
教育部指出,要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要求,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贯通。更新教材内容和结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大力开发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着力加强实训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教材开发、编写、审定、选用、更新机制,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材编写队伍、审定队伍和出版队伍。编写出版一大批反映产业技术升级、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质量教材。实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机制不断创新,教材质量不断提升、专业门类更加丰富、教材数量大幅增加。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同时,还将制定“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规划。
教育部要求,完善教材准入机制,规范教材选用秩序。推广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国家规划教材等有关教材编写、出版、选用及评价信息。职业院校要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组成的教材选用机构,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优先从国家发布的教材目录中选用教材。
教育部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材管理的责任,发挥地方职教教研机构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材选用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有广大教师和专家共同参与的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做好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反馈。及时根据教材评价和使用情况调整国家发布的教材目录,并将其作为制定下一阶段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规划的重要依据,优化教材结构,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中国青年报1月4日)
我国首个“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学位项目获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日前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双师型”(具有教师和技师资格)职教师资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填补了我国在人才职教师资培养领域的空白。(人民日报1月10日)
欧盟推出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新在线工具
为了帮助成员国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机构(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简称EQAVET)推出一个新在线工具——“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机构质量循环(EQAVET quality cycle)”。
该工具根据《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的指导方针而设定,指导帮助各成员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各成员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均可利用该工具对其所采用的质量保障方法进行评估,研究如何运作其质量保障系统,并探索设计新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以及推动关于如何引进或开发质量保障机制的进一步思考。(中国教育报1月4日)
报:各位领导
送:成都市教科院办公室、区(市)县教育局职成科、区(市)县教研室(教培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中心组、各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