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如何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①人才强农,可人去哪儿了?

  开栏的话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包括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培训、农民向城市转移等。解决这些问题,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当前,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我们有必要厘清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其发展需要何种外部政策制度的支持,以及其自身如何转型升级等问题。本期,我们先从一位基层农校校长的困惑谈起,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思考,参与到这一话题的讨论中。

 

  人才强农,可人去哪儿了?

  一位基层农校校长的困惑

  李华 绘

 

  在我们邢台当地,农村初三毕业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普中、二技工、实在不行去打工,肯定不会去学农。”农业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培养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目前的一个情况是,青年学生不愿意选择农业专业,特别是中职的农业专业。

  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农业高中最多时曾达到过200多所,在2008年时,全省还有15所农业学校,而目前只剩下了3所,其中邯郸的一所马上要被合并,石家庄的那所也很危险,主要原因是招不到学生。从这个情况看来,农业教学的阵地就要消亡。

  河北省每年中招基本在40万人左右,但是真正学农的学生也就400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00人,而且大多数是对口升学的学生。我们学校这三年招生也是大幅下滑,每年比上年招生人数缩减一半。

  有时候我们也很纳闷,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提出人才强农,但学农的人怎么越来越少了?农民,特别是从业农民,包括返乡的农民工,他们要从事现代农业,要在农村致富奔小康,缺的就是技术。有的农户八分地盖个大棚,一年下来能收入二十来万元钱,而有的农户却只能收入几千元钱;有的农民种果树比别人多赚几倍,因为果子品质好,而且上市时间都是市场价格最高的时候。差别在哪里?就在技术上。

  但技术好的农民却不会把技术告诉别人,这一点只有老师是无私的,因此有的老百姓愿意来农校上学。老百姓在学习过程中会意识到技不如人,所以他的学习态度就是“我要学”,是主动来学习。虽然想学习,可他又离不开他赖以生存的责任田、菜园子、果园子,这一点导致想学的出不来,不想学的我们却要死拽活拉。一到中考,大街上各职业学校给家长发传单,可家长却说:“我们是考大学的,读你这个做什么!”这样就把对象搞错了。

  现在农业学校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被浪费。我们学校是1964年创办的,几十年来沉淀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教师。农业学校的教师,他们跟农业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服务“三农”就是其职责。我们学校刚建的时候就在村里,当时与其说是一所学校,还不如说是一个咨询委员会,处理村里遇到的各种农事问题。那个时候人们向往学校,上了农业学校就能体面就业,只要进入农校的门,就等于跳进了龙门。1990年时,我们市农校毕业生中任县委书记的就有3个。

  出口旺入口就畅,回头看现在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解决出口的问题。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程度不够,从业者还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让农业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获得可观的收入,因此还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国家政策导向和环境。对农业实行补贴,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成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经验。此外,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职业农民,国家一定要下大力气做起来。我们基层学校教师都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农民素质如果不提高,城里人的日子也过不好,特别是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31日6版;作者,关林柏,系河北省邢台农业学校校长)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