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教育类型,其“核心技术”在课堂,当职业教育的课堂呈现出学得会、有价值、有活力等特征的时候,职业教育也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近年来,在改变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各地积累了广泛的经验,但是也存在许多困惑的问题,总结分析这些经验与问题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时空中,改变职教课堂存在三种基本的途径,即通过课程改变课堂、通过教师改变课堂、通过环境改变课堂。
这三种途径是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改变课堂的三种实践逻辑,同时也是改变课堂的理论逻辑,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影响课堂的三个最根本的因素,因此能给职业学校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教学改革以方向上的启示。
通过课程改变课堂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教什么”,它是课堂的内容维度。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维度,人们从课程出发改变课堂就成为很自然的选择,甚至很多学校把教学改革直接与课程改革等同起来。
通过课程改革改变课堂一般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动。
一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多以增减课程与课时的方式出现。在学校层面,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课程之间关系的调整,学校根据专业的需要,停开或减开部分文化课,如烹饪专业不上英语,或是数学课由周课时五节减少为两节,类似的做法非常普遍。调整课时与增减内容在操作上很容易实现,而且会使课堂马上发生改变,因为教学的重心改变了。但是却碰到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即课程的功能定位,特别是文化课的功能定位,减少文化课的依据是什么?这种简便易行的操作与复杂的定位问题之间的矛盾,影响着改革的深入。
二是课程内容的改变。强调文化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推进专业课领域的改革,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在这方面职业学校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也受到企业欢迎。在实践上,通过课程的再次开发,企业的实践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的特色化与校本化,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核心能力,这样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认为是有用的课程而且是学得会、有生命力的课程。
三是呈现方式的改变。以知识为载体的课程受到诸多的批评,因此职教课程改革要在呈现方式上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比较热门的改革方向是项目化课程,通过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最艰难的工作,需要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从企业获取真实的工作项目,经过科学的改造,使之成为教学项目,改变原来的学科体系,建立行动导向体系,即程序性知识体系。
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反映了课程改革的自然之序,最终稳定的课堂改变是由“行动导向课程”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建立带来的。这样的课程具有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指向“做”与“行动”,因而内在地具有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特点,并有其潜在的功用与活力。
通过教师改变课堂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怎么教”,从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教师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者,实际上控制着课堂。因此,通过改变教师来改变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第二条逻辑。
同样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全然不同的课堂表现,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改变课堂一般是通过改变教师的能力结构实现的,最通常的做法是培养“双师型”教师。
强化专业技能。目前大量教师处于课程的“下位”,当教师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与技能的时候,在教学中他们就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过滤,只教理论性知识,说到底,教师只能教他们会的东西。因此,强调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对推进课堂改变有特别的意义。例如教师参加了高级技能提升班的培训之后,马上能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到课堂的改变,因为教师会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课堂当中,也就是教师能更好地实施课程,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
到企业挂职锻练。从表象上看,教师到企业锻练是一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实际上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的能力结构,使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有更多实践性知识的成分,这种成分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企业锻练本质上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过程,能促进教师对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双重理解,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特别是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造与二次开发,形成校本性课程,使之逐步拥有职业教育的特色。
从企业引进教师。在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中,目前十分重视从企业引进教师,我们分析了部分从企业引进的优秀教师,发现他们的能力结构具有一般教师不具备的特点,他们本身就是“职业学校的课程”,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可以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因此一旦他们具备教学的能力,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深受学生欢迎,他们自己也在教学中体验到成就与快乐,职业教育的理想课堂往往是在他们的践行下产生的。
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教学生。改变教师的能力结构,就有可能把教什么与怎么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好的课程发挥出作用,呈现为职业教育的“好的课堂”。
通过环境改变课堂
走出传统的教室环境,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习环境,是改变职教课堂的另一条途径。
模拟的教学环境。目前,职业学校大量的教学是在模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实训教学。模拟的教学环境,让职业能力的教学成为可能,因为它具有职业岗位的情景性,而且这种模拟不仅仅是环境的模拟,它的功用是工作任务的模拟,以及角色的模拟。因为有一个自己动手的过程,学生沉浸其中,学习兴趣自然增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实训室的学习特别有兴趣,说明这种教学环境的改变带来的课堂改变是有成效的,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
真实的教学环境。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对教学有效性追求的深入,职业学校目前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始建立多种真实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以真实的现场、真实的任务甚至真实的角色为特征。理论上说,在真实现场环境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形式即“学校车间”与“企业教室”。所谓学校车间就是把真实的生产与服务场所搬到学校,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所谓企业教室就是把企业的工作场所当成教学的场地,这两种形态都反映了学生学习环境的根本变化,可以证实的是,这样的教学环境变化会带来课堂教学成效的根本性改变。
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真实的教学环境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它的教学成本会无限增大,不可能成为各专业普遍的教学形态。在企业与研究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正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种教学环境兼有模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特点,可以通过软件生成虚拟的情景,如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驾驶,会给学习者逼真的体验,同时又会减少成本的支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在开发虚实融合教学环境的同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资源与课程,甚至可以系统培训教师,这种课程与环境资源以及教师的整合,是课堂改变的终极追求,给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的启发。
教学环境的改变是一种物的形态改变,但是在当前的背景下,通过教学环境改变课堂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它能倒逼教学内容的改变以及教师的改变。当教师不得不适应教学环境改变带来的变革时,教师就不再是课程改革的阻力,而会成为课程改革推动的助手。
通过课程改变课堂、通过教师改变课堂、通过环境改变课堂在时序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它们之间更是内在统一的,因为教什么与怎么教以及通过什么教,本身就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仔细分析,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三个关键的“节点”,其一是让教师参与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开发等提升自己的观念与能力从而改变课堂;其二是让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产学研的共同体和学生成长的孵化器,这是校企合作深入的重要方向;其三是吸引技术公司参与职业教育,开发虚实融合的教学平台并培训教师,倒逼教学改革的推进,这是通过技术改变课堂的高效路径。(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7日第6版;②作者:朱孝平;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