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 张琳
摘要:
不以“教而优则仕”为奋斗目标,始终安于自己平凡的班主任岗位。安于而非懈怠于平凡的班主任岗位,要督促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奋斗:用一颗纯净的爱心、一份生活的热情、一个沟通的意识、一种学习的习惯——好好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
关键词:
教育价值观 爱心 热情 沟通 学习
正文:
(一)
那就先从这个题目的诠释开始吧。
教师这个职业,本来就是平凡的。班主任教师也是。班主任嘛,我们常常调侃,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我们做的事日常而琐碎,日子总在“无事忙”状态中流淌,而且数十年如一日。所以,面对平凡琐屑的工作,不能安于平凡是可怕的。
不过,“安于平凡”的另一面是否“不思上进”呢?在石室中学里,我们每间教室的正前方,在鲜艳的国旗两旁,都挂着这样八个字:志存高远,追求卓越。那,“安于平凡”是否与“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宗旨相违背?
我想,要理清这个关系,必须先想明白:对于教师,什么是追求了卓越?
这几年,我们与校外的交流机会多了。有不少外省特级教师来四川讲学、授课,印象中有浙江省年轻的特级语文教师肖培东,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等。我们也有机会走出去到外省学习考察——今年4月份,我刚去了杭州二中和学军中学。在这些交流中感触良多,收获良多。但最大的感触是:四川教育的滞后。
滞后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其中一点也许是受限于教师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直白些表达就是“教而优则仕”。由教师一变而为学校中层干部或者去到教科所(教科院),多数当事人或旁观者,都认为是一种成功吧?一旦,随后工作重心由教育一线转向行政管理或专业指导,曾经优秀的他们专业能力势必日渐萎缩,原本具备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成为“只说不练”的宏观指导。这是川内极为普遍的现象吧?然而,我们看到的外省教育教学专家们多数也有行政职务,他们要么是主任,要么是校长助理,要么是校长,也许是教研员,却仍然能精进于学科教学领域,从未生疏过;讲台上一站,便游刃有余,光芒四射!他们何曾因为行政工作懈怠专业求索?我同事从上海某中学考察回来感慨:到那里,半天没弄明白谁是校长。因为那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互称老师或同事,他们认为言必称“某某领导”是很荒唐的现象……陈述以上事实,是想说不同地域的教师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我们领导层专业能力的萎缩还只是一方面(领导在一所学校的比例能占几何?),广大的普通教师中是否很多是把“行政发展”而非“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奋斗方向呢??这个推测背后的结论也许是更可怕的。
让我们总结一下吧。“学而优则仕”一定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吗?“安于平凡”,眼睛不往上看,当好自己的学科教师、班主任,终其一生在这些岗位上奋斗,眼睛只往下看——看自己的书本,看面前的学生——是不是一种更难能、更特别的成功呢?
(二)
之前所讲,有一个逻辑上的巨大漏洞。
“安于平凡”固然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否定。
但是,只要不以“学而优则仕”为目的的,都是好?
若然,“安于平凡”只是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混日子,又有何价值?
所以,除了这份否定以外,我们还急需进一步弄清楚:“安于平凡”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1
做一个安于平凡的班主任首先需要一颗纯净的爱心。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们不能以“教而优则仕”为奋斗目标,工作中要减少功利心,淡化胜负心,增强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真正回归“以人为本”。
投入地工作,要本着这样一颗纯净爱心。不然,工作越投入,偏离轨道越远,对学生多害而少益。我们面临的是一群三观尚未建立的未成年人,没有这样的一颗纯净爱心,就可能误导孩子,乃至误人子弟。所以,我们要时刻要提醒自己:有没有把学生家庭背景看得过重而失去了一颗平等心?有没有把个人利益得失置于学生发展之上而实揣着一颗功利心?有没有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功利心美化为了上进心?
我06级一学生叫戴泓锴,很优秀的孩子,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清华大学,后放弃了清华而到香港科技大学读本科(有全额奖学金),现在麻省理工公费读博士。他父母说小学时这孩子因种种原因备受老师歧视,若没有后来初中和高中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不可能有今天。我很高兴,这样的孩子没有埋没在自己手里。
有纯净的爱心,就有了一份坚持自己既定宗旨的定力,不惟上,不惟权——我们德育主任有一次发言的主题是“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有思想,不一定人人做得到,但有所坚守是必须。我特别厌恶弄虚作假。举个例子,这学期我们学校迎接阳光体育检查,最初让班主任告知学生下午5点半到6点半是体育锻炼时间,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检查组抽查时要这样回答。这是段怎样的时间呢?我们5点半下课,6点半上晚自习,明明就是吃晚饭的时间嘛。工作没开展的宣传,我一定不说。后来,我们真正在这个时间进行大课间锻炼了,我相信我不说孩子们也知道。还有,有领导总是喜欢提醒,今天有啥啥啥检查组来访,请特别提醒孩子们向老师问好——这样的话我也不说。这样的话该在平时说。平时没做好的也没必要在某一天刻意做好,该做好的就应天天要求。今年四月初,为了招生宣传,我班来自石室初中的一个孩子李凌新(目前年级前50,高一便拿到了信息竞赛一等奖)要给初中母校同学做一个发言。写好稿子后,孩子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很任性,坚持照他想的说,写了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非主流的东西,可能不适合此次主题,让我一定劝劝孩子。我读了稿子后找孩子交流,鼓励他真诚地说自己认为对的,说自己想说的——只是要注意措辞的分寸,突出重心,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准确地传达给别人。孩子最后成功进行了演讲,我很高兴他没有因为一次违心的演讲而改变他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想想在日常工作中,我好多话都没说到。但我认为有件事,我一直在尝试去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班主任老师都应竭尽所能去做的事。别太在意孩子们某件事没做好,更应该在意的是他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畸形,成人身上的、社会上的不良的东西不应该从小培养。这才是我们本着一颗纯净的爱心,真正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
年轻班主任,不可能面对领导要求时不予理睬,不可能不在意学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扛不住那么大的压力。因为在意,则不免有盲从、激进、功利、欠缺公平坦荡之时。回顾我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中,也不能很坦然地说自己对每个孩子都尽到了责任。但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本着一颗纯净的爱心去工作,则平等、尊重、细心、耐心等等,都是爱心的表现而已。保证了用爱心去付出,我们才能有强大的内心去坚持自我,我们的工作就能超越功利;超越功利,不是不竞争,是不为了竞争而竞争。而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竞争,反而能在竞争中最后胜出。所以,请相信我,别为功利心、胜负心的减少而忐忑,就本着一颗纯净的爱心去工作,一定最后能获得回报。我在担任09级班主任时,从来只知埋头工作的我被学校推举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希望大家都时刻不忘:我们纯净的爱心,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2
做一个安于平凡的班主任还需要一份生活的热情。
有生活热情的人,只要找到对胃口的工作,一定可以将之转化为工作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的热情,不是指个性上的张扬,而是投入工作的干劲,是对待工作时积极而饱满的情绪。一言以蔽之,就是肯干!
我个人认为,老教师退出班主任队伍是应该的。老教师经验也许丰富了些,生活热情却多半随时间而消减。经验固然重要,舍得投入,饱满的生活、工作热情,一定比经验更重要。
在此,要特别向葆有工作激情、现仍战斗在班主任队伍中的老班主任们致敬。
当然,从另一角度讲,年青班主任而没有激情,也是可怕的。
因为,热情,首先是一种工作态度。热情,可以弥补经验的不足。
有热情,才舍得投入;投入的背后,其实是责任心。投入地工作,就如学生投入地学习一样,也许结果不一定如预期的好,但态度端正、积极的人,能赢得别人的肯定或尊敬,更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还有,班主任工作,是需要充沛的精力做保障的。有生活热情的人往往有充沛的精力。当班主任,首先是时间上的巨大付出。其次还有精力。从早到晚,都和学生战斗在一起。不愿意投入的班主任,一定不会是成功的班主任。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感情,就是建立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之上的。一般来说,班主任和学生的感情比科任老师要深,也是基于此。从这点上看,班主任工作是先做大量的“笨活路”。
没有工作的热情,不花时间精力就能当好班主任,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我们好多教师都忽略了自己子女的教育,相信跟老师高强度、高投入的工作不无关系。
3
做一个安于平凡的班主任还需要一个沟通的意识。
班主任工作中,方法技巧很重要。所以,才有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过,我有时也认为方法又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处理每件事的方法都对;而对的方法用到不对的人之上,就也有无效的时候;甚至,有时不甚妥当的方法,用对时机和对象也会收到奇效。
所以,在我看来,一定有比“方法”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能让彼此情感上更亲近。因为,情感的亲近,学生对方法、对人不再苛求;反之,再好的方法也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
这,就是“攻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纯净爱心,有生活热情的老师,容易在攻心之战中胜出,容易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学生的认可。
就是现在,周围不少班级存在的师生矛盾,我认为都不见得真是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多不恰当,多半是我们和学生情感沟通上存在不足,学生在情感上没有真正认同你,才常常挑剔我们的做法。
可能是因为是语文老师,我特别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学校语文组有一个老传统,写周记。让学生每周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以我手写我心。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做法,认为这是和学生沟通的绝佳途径。我号召他们享受写作,于是我享受阅读。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渐渐爱上写周记,万分期待老师在自己周记后面的评语,把每次周记讲评当作一大盛事,把在同学周记后“盖楼”变为流行。我想,在语文学习、周记写作中与学生建立的良好、融洽的关系,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我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吧?前几天,因为班上孩子表现欠佳,一向温和的我冷冷地布置完作业就离开了。作业量很大,第二天批改时我心中早有准备,想孩子们可能保证不了质量。不曾想,孩子们作业做得比哪一天都好,全班30人我给了23个A+。问到这事,他们说张老生气了,这是惩罚,也是我们请求原谅的机会——我真的很感动,很感动。也很自责,对自己多少有几分故意地布置多了作业的不理智行为向他们说了抱歉。
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并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还记得高一上期的半期考试,我出了一个作文题《不能没有你》。学生写后大呼艰难,找不到感觉。我没有多说,静下心想想自己会写什么,然后提笔完成了一篇怀念外公的文章。写完后,我读给同学听,有人潸然泪下。继而纷纷要求给我盖楼——我班理科大神乔怿凌,就没有完全满意地写过几次语文作业的他,为我工工整整写了2000字——目前他们为我盖的楼我还珍藏着。就在这周四,我和乔怿凌抬箱子时,他手被门划破一大口子,我发现时已经鲜血淋漓,我分外担心,惊恐之间也一定形于色现于声。反倒是这个孩子不停安慰我:张老,别害怕,没啥没啥。担任纪律班长的他,是一个温和的人,觉得人与人之间应有相处之礼,大家自律为重,他律为辅。因为最近我感觉班上浮躁之气日盛,尤其晚自习纪律欠佳。周二晚自习时,居然听到他点名提醒同学的声音——我又感动又心痛。因为体谅班主任老师,孩子为难了自己。
原来,只要我们重视和孩子们的沟通,以心换心,不仅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还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好多东西。
4
做一个安于平凡的班主任还需要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前面提到过,“安于平凡”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否定。但是,只要不以“学而优则仕”为目的的,不见得都好。不能把“安于平凡”变成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混日子。所以,“学习”很重要。环视我们四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也许“安于平凡”者众,但潜心学习者少。
为什么四川缺乏教育教学大家——相信跟生活闲散,随遇而安的土壤不无关系。
我认为,即便当一个普通教师,普通班主任,也要重视学习。对像我一样有随和个性,特别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而言,学习,不是为了成为大家,是为了更好地在工作中尽到责任,从平凡工作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那么,学些什么呢?
“学习”包括三个维度:教学艺术的钻研,品德修养的提升,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增进。
为什么把“教学艺术的钻研”放在第一位呢?班主任在学科教学方面获得学生的认同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她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教学认同度高,则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而功半。不要总奢求学生单因你班主任工作上的“苦劳”而体谅你。所以,这样看来,当好班主任的第一步与班主任工作本身无关,是教好自己的书。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实在太琐屑、繁重。班主任工作一繁忙,我们就极易忽略学科教学工作。失去学科教学上学生对你的认可,在我们以班主任角色号令学生时,效果明显就打了折扣。
品德修养的提升,对每一个人都重要。对老师,对班主任尤其重要。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说,要“砥砺德行”。这句话,于今仍然有重要意义。北大才子余杰——此人尽管后来出走美国引发颇多争议,但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国家的道德伦理底线由两种职业承担,医生和教师。可见,品德修养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至关重要。
好的品德修养,我愿意把它替换为“良好的个性”和“优秀的品质”。
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个性与品德的养成。班主任教师,是对学生个性及品德影响最大的人。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及优秀品质。
而最佳的引导方式,无疑是身教重于言教。
真正成功的班主任老师,一定是能在个性及品质上对学生有终生影响的老师。这话一说,恐怕没人敢当班主任了。我真正想说的是:尽管,作为平常人的班主任必定有自己的个性弱点或品质缺陷,但有两点是确定的,一,有弱点的我们并不缺乏是非优劣的判断能力,二,面对学生我们一定可以隐藏自己的不足而尽力表现自己的优点。就如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一定会尽量培养他们的优良个性优秀品质,一定希望他们具备我们欠缺的好品性,一定不要继承了我们身上的不足。
简单地说,就是,身为班主任,有缺点的班主任,我们却必须要尽力表现善并且引导善。要引导孩子成为全方位超越我们的人。班主任老师如若有这样的心,和这样的心指导之下的行为,他的学生必定受益终生。所以,学生面前,我们必须努力修正自我。性急的要努力温和,冲动的要努力理性,偏执的要努力客观,小气的要努力宽容。这样的过程,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也提升了自我。我也很憎恨社会一味将老师神话,但,这不能成为教育者不砥砺德行的借口。在我看来,班主任,是最伟大又最可怜的角色。明明是有缺点的普通人,社会却要求他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
在自我品德修养的提升和对学生个性与品质的引导上,我认为有四点很重要:
(1)把善良当成人的最大优点。
上世纪90年代起,厚黑学便盛行社会。一个人若脸皮够厚,良心够少,商场中不择手段,官场能溜须拍马,几乎就无往不胜了。善良的老好人,不再有市场,至多赢来周围人无关紧要的几句赞许,仍然是社会中最受忽略乃至最可践踏的边缘人、多余人。我却坚持给学生宣扬:善良,应该是也必须是人最大的优点。人人都应坚守。有了善良的个体,才会有善良的家庭,才会有善良的工作团队,自然会有善良而和谐的社会。
学生都知道我喜欢看韩剧。韩剧宣传的就是这样由下至上构建社会信仰的方式。而不是我们今天的习惯宏观地高屋建瓴地由上至下构建和谐。我最近看《三杯茶》感触很深。人有小善、大善之别。作者美国人摩顿森在自己衣食无着的情况下还一步步去兑现帮巴基斯坦孩子建学校的承诺,无疑是人中大善。中国人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也应该思考精神层面的问题了。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个体,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室》以前就做了一期“爱在民间”的节目:收养百多个弃婴的伟大母亲袁厉害,义丐王志友,百城行善的十二岁女孩李姗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长养善心,常行小善,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社会无论怎样发展,我们都要不忘对真、善、美的坚守。
(2)做好自己本分。
我想给大家分享贾平凹在他女儿婚礼上的祝词。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句老话:"心系一处"。——我解读这三句话,有几层意思:1做人先做普通人;2做人,要做好本分;3做人,要有梦想且要有恒心。
我们习惯教育学生志存高远。但理想之光哪能瞬间照进残酷的现实?不妨先教育孩子们脚踏实地、做好本分。
(3)学会宽容。
善良的人,往往是宽容的人。多帮助别人,多为别人着想,同时,不要强求别人的回报,包容别人的冒犯乃至背叛,貌似没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一种怯懦,但这未尝不是内心的无比强大,这样的人往往最终能以柔克刚,乃至所向披靡。我希望自己,和我的学生们都以强大内心为目标,超脱琐屑生活细节,超越所有胜负得失。宽容的班主任,一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宽容的学生,一定有良好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4)积极、乐观地生活。
乐观,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心态。能积极阳光面对生活的人,很少有失败者。其实,成年人,多数比较消极。乐观,往往是从孩子们那里学到的。但,积极乐观之心会否随年龄增长而遗失呢?我们知其可贵,也有责任有义务多加提醒,在成长中,多给他们以赞和,让孩子们不忘初心。
我特别倡导这种生活态度。我06级语文课代表,连记分册都要画上装饰。我15级班上学生王子兮,大家都知道他的人生目标是“生活家”。对这样的孩子我总是不吝喜欢。
第三个维度的学习: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增进。客观地说,我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学习相当有限。我个人主张1向同事学习。2向教育大家学习。3向心理学专家学习。最重要的是向同事学习。
我们学校或年级不时会有一些班主任经验交流。相信每个学校都有类似的活动。由于这是来自班主任工作的一线,又鲜活又可靠,所以,一定比印成铅字的好多经验更实用。虽然班主任个性有异,虽然每个班班情有别,但总会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得到有用的启发。在此,我想给大家推荐以下一些具体作法:
(1) 从严治班,先严后爱。
《菜根谭》上说:“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大意是说:对人施
威要从严厉逐渐变宽容,假如开始宽容而逐渐变得严厉,就容易使他人埋怨你冷酷无情。这其实涉及班主任树立威信的技巧。
大家都明白:治班,要宽严适度。不过可能我们更多注意的是宽严尺度的问题,却容易忽略宽严的先后顺序也是个问题。这个道理好比司马光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我带2015级学生,有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我们班人少,教室大。开学第一周就发现学生一周只拖地一次。开学事多且杂,一忙就忘了提醒生活委员。到现在,将近一年过去了,即便我屡次要求大家每天拖地,但贯彻起来相当难。这就是开始时,规矩没兴好。相反,报到第一天,由于之前并没有张贴分班名单,加之我班教室在远离年级其他班级的角落,我班三十名学生中迟到的有8人——当时我直接把迟到同学拦在教室外,并特别强调了“守时”品质的重要。到现在,我们班从来没有在早上7点40后无故迟到的学生。
(2) 简化班规,方便易行。
班规、量化评估方式的制定一定要简洁。
我个人从没用过“操行评定”这个东西,不主张用繁琐的数据来进行评比。因
为过程越细,工作量越大;如果欠缺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化,评比结果还不容易令人信服。班规太繁复的话,只能写在纸上不能记在心里——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有规定,量化细则等,都应该是由下到上意见的汇总,而不要单纯成为自上
而下的单方面约束。
(3) 大胆放权,锻炼干部。
班级管理中,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建设是相当重要的。班级事务琐屑繁杂,班主
任又无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呆在教室,所以,必须要实现学生对学生的自主管理。
我们一定有不少班主任老师感叹:为啥我班上没有能干的学生呢?一定有先天不足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每个班出现好干部的几率是差不多的。有没有好干部,与其靠先天,不如靠培养。
我曾连续关注过这一个问题。最后发现:性格粗放的老师班上容易出现能干的学生干部。究其原因,肯定跟老师的培养指导有关,但肯定更得益于老师的——敢放心,敢放权。老师粗放,好多事不管了,学生反而锻炼出来。此所谓“懒老师出勤快学生”,话俗理不俗。
我们这一届有位实验班班主任,班上学生干部着实了得。他班上的团支书我们年级所有班主任都认得,这位同学姓罗,我们称其为“罗老师”。因为这位班主任家近,中午都回家吃饭睡觉。中午多半不在学校。于是,中午办公室里,常常能看见罗老师和他班上其他学生干部在他们班主任位置上折腾,有时是弄主题班会,有时是弄道德午餐,有时是考试后弄成绩单……班主任能做的事“罗老师们”都能做。这位班主任老师在学校要求的道德午餐时间偶尔不在岗位,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并不妨碍他们班的道德午餐是老师虽不在现场却仍然是全年级弄得最为有声有色的班级!!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我们是不是太过强调过程管理,几到场之类,而缺少结果管理的包容心呢?
(4) 个别交流,事半功倍。
这是我们年级组长特别推崇的工作方法。他认为老师之间,师生之间都满足这个规律。这是科学的——因为首先符合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强,则容易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其次,也迎合了人们渴求关注的心态。一对一交流的时候,容易让人感觉这是一份特别的关注,特别的期望,特别的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目标。
现在班级人数普遍在60人左右。个别交流耗时多,难度大。但一定要减少我们面对全班的泛泛之说,重视一对一的个别交流。这一届我带的是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好多老师常调侃我,你带的是尖子中的尖子哦,好巴适!其实,我感触最大的是,因为人少,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方便关注到每一个个体了。因为每个个体都关注,于是班级整体实力更获长足提升。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人少!在此,强烈建议小班制。这势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奇招。
(5) 言简意赅,杜绝啰嗦。
孩子大了后,为啥妈妈角色多半不讨好呢?任劳任怨地为家庭付出,孩子还不
买账。当然原因多多,但相信一定有一条是:话太多。话一多,重点就不可能突出;相反,还极有可能颠三倒四、逻辑混乱;即便本身是很棒的道理,重复频率太高也惹人生厌。
撇开个性原因,多数老师有话多、习惯教育人的毛病。女老师可能尤甚。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家对我十岁的女儿把一句话说上两遍,她已经要抗议妈妈啰嗦。我私下反省:因为极有可能我们某天只重复两遍的话,也许天天都在说,加起来该说了多少遍?再者,00后,90后在重复频率上的承受能力也就是2吧——我们这些7080后老师要与时俱进了啊。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在教室里,我有意识少说话。
(6) 力挺老师,和谐共进。
班级管理首先是班主任的职责。但若能整合科任老师老师的合力,岂不威力大
增?
基于此,我平时特别注意和科任老师搞好关系。我当班主任,无条件、全方位力挺我的科任老师。
在学生家长面前全力维护科任老师的形象。我当班主任的十年,从不在任何场合挑剔我的科任老师;甚至,不能容忍家长私下挑剔老师。一次,班上一家长先反映物理老师讲得太粗略;后来又说数学老师语速太快,希望我给他另外推荐一位数学老师给娃娃补习。我的回答是其他孩子都不觉得老师语速有问题,再者我认识的优秀的数学老师语速都差不多。这位家长从此再没和我议论老师们的长短了。
用真心,尽全力为他们服务。因为总是把科任老师放在我自己之前考虑,慢慢地我与所有和我搭班的老师都相处非常愉快。我们相互帮助相互体谅,建立了相当深厚的战斗友谊。我班上曾经的数学老师徐锐,是我校出了名的智商高情商低的老师。在我与他相处的6年里,有一件事特别让我难忘。我09级有个石姓学生,成绩很棒,但家境较差。作为外地生,高三了,想在外租房延长学习时间又苦于经济压力。听我说到这一情况后,徐老师把自己在学校附近的房子无偿借给这位学生住了一年。这既是徐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是他对身为同事的我工作的支持。
和孩子们摆一摆老师们间的事情。让他们认识老师们更立体更丰满更温暖的形象。科任老师在教室的时间有限,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也不太多,让孩子们通过我多多了解老师,容易拉近他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老师之间关系亲近,师生之间关系亲近,一定首先有利于各学科教学。其次,我们也无形间把科任老师变成了副班主任,他们和我们一起与班上孩子同忧喜。
(7) 校友资源,大有效用。
多数家长会说,老师的话孩子更听得进。每每这时,我们老师既欣慰又无奈。
我们也希望自己的话孩子都能听进去,但无奈的是“教育不是万能”。当“老师”形象也变为“在学校的家长”,好多事面前让我们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之下,让往届校友重回学校给孩子们交流分享,往往有比老师的教育更好的效果。首先是因为“校友”的共性,与他们在同一间学校上学,甚至受教于相同的老师,目前相同的学生身份——交集的出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第二,年龄差小于师生,代沟小很多。所以,明明是同样的话,换一张嘴,换一种形式,便似乎美女化了妆,越发让人觉得魅力难挡。
我们不少老班主任做得很好。把自己往届的优秀学生请回来给现在自己班上的学生交流。
同时,我也觉得,与往届校友接触更多的孩子,思想更成熟,视野更开阔,更容易找到奋斗目标。我08级有个学生姓唐,文科班女生。因为和不少老师关系亲近,认识了好多老师们往届的学生——北大的 、清华的,港科大的,哈佛的。我甚至觉得她认识的高年级校友一定远远多于同年级学生。这个女生从石室去到北大现在在牛津。
(8) 主题班会,用心打造。
我第一次听学校一位数学班主任分享这一经验时,是在5年前。当时就有一种
自愧弗如的深深羞愧。回顾我06级、09级带实验班时,借口竞赛压力、学习压力,班会课多数变形为自习课了。
这些年,虽然也重视日常浸润式教育的威力。但渐渐开始重视主题班会的功效了。尤其带这一届学生,发现孩子们对策划主题班会相当积极。90后的他们更灵动、更活泛。愿意花时间在活动中,也总有参与的热情。于是我想,何不让孩子们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去成长?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无数次主题班会。有“认识自己”“飞越梦想”“时间管理”“我的大学”“环保与植树”“还学雷锋吗”“向老师问好”“我们的青春”等等。有些隆重,有些简约,但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有无数次“道德午餐”。形式有“每周时事播报”“我班的一站到底”“我们的智力题”“某同学的星期五”“我喜欢的视频”等等。
教育,有时是面目可憎的。但这也不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实现寓教于乐。
还要向教育大家学习。近一些的有叶圣陶、蔡元培;远一点的如孔子——他代表着传统经典。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特别主张从传统经典中学习。那里承载了相当多可贵的思想,包括教育思想。比如之前提及的《菜根谭》还有《论语》。原来我们学校李镇西老师特别推崇的苏霍姆林斯基,也算一个。当然网络资源发达,现在也有很多新鲜的好东西。在此想给大家分享一段最近在同事空间上看到的帖子:
“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让他打开视野,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才是首要的目标,然后才是知识和方法。一个人有开阔的视野,境界自然就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搜索方便的时代,什么样的知识都变得不太重要了。因为你在百度上一搜索关键词,一大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吗?那就叫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判断”。你有能力对这些知识作出判断。因为网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有很多都是错误的,你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那才是属于你的真本事。今天我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你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些知识,怎么去判断这些知识,并形成你自己独立的看法。最终形成独立的精神和人格。”
下来百度了一下,发现这段文字大半出自傅国涌先生的《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
我们要学的地方真是太多。
还要向心理学专家学习。教育人是做人的工作,心理学会是有力支撑。
说到这里,才发现。从教委到学校给一线教师提供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进修机会太少。一切学习似乎都靠自觉。这或许也是普通老师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之下疏于学习的客观原因之一吧?
(三)
我个人追求的工作目标是:多年师生成朋友。
在我18年教学生涯中,的确也有幸与不少学生成为了朋友。02级的学生毛毓辛从美国回来看我,分别时在走廊上和我抱头痛哭;05级的学生李想虽远嫁新加坡仍是我QQ空间上最铁的关注者;06级的学生去到北京、香港、美国无论哪里也总是不时来电话问候问候,暑假里一个叫罗乐的孩子在微信上留言让我空出“8月18日”好参加她的婚礼;09级的学生余冠廷在我4月份去杭州的时候,身在浙江大学读博的他请我们一行7位老师吃了饭……18年间,和我搭班的同事有4位成为了校长,1位成为了校长助理,1位当上了主任,我还是普通教师一枚。但,也许是一种阿Q精神,我认为,这样的我也很成功。
做一个安于平凡的班主任,我把这些都看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