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第三批中小学教师发展基地校高质量建设,4月23日—4月24日,在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学校开展了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碰撞课堂’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成都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李林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杨其勇教授,成都大学小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代显华,成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蒲嘉荣,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双渡,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周,市区两级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教研员以及温江区第二学区教育集团、成都市第五教育联盟第十六小组合作学校、九寨沟四小等其他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文家富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围绕“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就卓雅校园的建校历程和“碰撞课堂”的校本特色进行了介绍。
成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蒲嘉荣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应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并就市级基地校发展建设“凝练成果,展示辐射引领作用”“持续创新,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共享经验,推进基地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展望。
成都市温江区教科院副院长张周在讲话中表示,温江区内的各所市区两级教师基地发展学校应当勇担教育教学改革重任,申报基地校的优秀学校更应拓宽发展思路,借力基地校发展平台,积极寻求领导、专家专业指导。随后,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双渡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文家富以《高质量学习理念下的小学“碰撞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题做分享,文校长围绕“基于问题,破茧成蝶;学为中心,思维碰撞;十年躬耕,五级进阶;培养素养,优化方法;成果梳理,碰撞建模;品质提升,辐射影响”等维度梳理了学校“碰撞课堂”从1.0到5.0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学校“碰撞课堂”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师范大学杨其勇教授在点评中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肯定了学校“碰撞课堂”的上层设计,同时也为区实验“碰撞课堂”6.0的发展提出思考方向:将“碰撞课堂”与“脑科学”相结合、坚持并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搭建并完善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结构化学习,促进“碰撞”过程全流程优化,进而实现“碰撞”过程的信息大循环。
华东师范大学李林教授围绕核心素养下课堂文化建设做了《提问与问题:探寻通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文化建设之道》专题讲座。李林教授认为课堂重要且复杂,在核心素养引领下,课堂教学面临着“基础之问、路径之问、省思之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教师的“知识权威”也迎来了挑战。基于此,教师应当反思课堂教学在知识授受之外,对于师生生命质量的意义价值判断。同时,要成为乐学好问、善于倾听和点化学生的终身学习者,回归对于课堂和教研语言的应有关注,不断精进和优化,并超越语言带来的限制。
在下午的课例展示环节,蔡丽老师和丁思源老师分别给大家带来了学生“质疑”素养培育的展示课《面积单位》和小组建设课例《小组合作奥秘多》。康治菡老师和张伟副校长分别基于两堂展示课做了《深耕小组建设,助推“碰课”发展》及《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碰撞课堂”中学生质疑素养的培育策略探究》的成果分享。
成都市温江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员余晓华在点评中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知识点两个视角,对蔡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认为无论是学生反思、质疑的碰撞能力,还是量感、度量意识、空间观念的数学素养,都在这堂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成都大学教授代显华在点评中指出,丁老师的这堂课展现了一种课堂新样态,并从“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的学习课堂”“重视学科交叉融合的跨界课堂”“注重多种能力养成的赋能课堂”等角度深度剖析了课堂,同时也为学校小组建设指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方向。
十年来,温江区实验学校坚持碰撞课改之路初心不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深研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市级基地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外的学校共同推进优质课堂和教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