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重要信息

  教育部:2012年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有所提升

  中国新闻网2013年08月17日 教育部16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均衡化程度有所提升。

  2012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2万所,比上年减少1.36万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285.43万人;在校生14458.9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1.8%;专任教师908.98万人。

  全国共有小学22.86万所,比上年减少1.27万所;招生1714.66万人,比上年减少22.13万人;在校生9695.90万人,比上年减少230.47人;毕业生1641.56万人,比上年减少21.2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5%。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1%,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7.36:1,比上年的17.71:1有所改善。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32万所(其中职业初中49所),比上年减少901所。招生1570.77万人,比上年减少63.96万人;在校生4763.06万人,比上年减少303.74万人;毕业生1660.78万人,比上年减少75.90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1%,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4%,与上年基本持平。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12%,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生师比13.59:1,比上年的14.38:1有所降低。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93.8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35.54万人,在初中就读358.33万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271.0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517.88万人,在初中就读753.19万人。

 

  教育部: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 切实做好今秋开学工作

  2013年8月29日《中国教育报》 2013年秋季开学,适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部今天发出通知,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谋划和做好今年秋季开学工作,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体现到开学各项工作中去。

  通知要求,以好的作风认真安排好开学工作。要把做好今年秋季开学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专门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开学准备。要体现真心为民,关心师生冷暖,积极解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体现求真务实,实实在在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搞花架子;要体现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不搞铺张浪费。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学校,特别是受灾学校、基础薄弱学校、农村偏远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困难。

  通知强调,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保障体系,狠抓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入学“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要密切关注学生报到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生活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要针对新学年开学特点做好细致周到的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通知指出,精心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要把开学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节点,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制度,作为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制订实施方案,持续扎实抓下去。精心安排好开学典礼、新生军训、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精心组织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

  通知要求,隆重俭朴过好第29个教师节。围绕“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要关心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真心诚意为教师多办实事,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优秀教师典型,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通知强调,抓实后勤保障服务。要带着感情关心师生生活,着力抓好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要落实好资金投入和各项政策规定,保证食堂伙食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保证提供一定数量的低价菜和免费汤;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办好清真食堂。

  通知强调,坚决整治违规办学行为。坚决治理和严肃查处违规乱办学、乱办班和乱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小学生“减负”工作。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重点查处违规录取学生、冒名替考入学等行为。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及时查处并向全社会通报典型案件。

  通知要求,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工作,排查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责任,认真整改。对学生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出入管理,严防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滋事和干扰校园秩序。

  通知还要求,做好开学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服务师生、回应社会的新举措、新气象。宣传解读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推进改革、规范管理、惠及百姓的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反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召开学前教育立法建议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

  《中国教育报》2013年07月31日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7月30日在京主持召开“学前教育立法建议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

  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如何立好学前教育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学前教育的性质、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园体制、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制度等学前教育立法的重点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郝平认为,教育立法工作涉及教育体制机制创新,需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需要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此次会议是教育部创新提案议案办理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中央关于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有关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重要尝试,对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他要求有关司局要充分研究、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

 

  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C20慕课联盟在线公共课

  上海教育网2013年08月14日 8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的C20慕课联盟(高中)筹建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C20慕课联盟(高中),其中的C即China(中国),20是指20所国内著名高中;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C20慕课联盟(高中)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于慕课平台,教师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实现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为推动学校微视频的制作,联盟将在2014年1月开展全国中小学“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全国各中小学教师均可申报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微视频,经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对好的微视频制作者将给予相应奖励。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启事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2日 教育部拟定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近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8月29日。

 

  教育部:开创教育领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网易2013年08月22日 教育部党组8月21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教育领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全局性重要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指导性,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对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将起到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会议要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真正做到守土尽责、敢于担当、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要吃透精神、联系实际,努力把中央精神转化为工作设计、体现为工作理念、具体为工作任务,落实到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集中力量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各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努力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承担的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务,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人文社科教育教学,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素质。

  会议强调,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一是启动“立德树人”工程,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的德育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三是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推行“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制定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

  会议要求,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引导鼓励高校师生发表导向正确、可读性强的网络文章。加快构建教育宣传工作大格局,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围绕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发声、主动引导,广泛凝聚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我国启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系列活动

  搜狐网2013年08月08日 由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中央部门座谈会7日在京举行,这标志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国妇联、全国律协等十几家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未成年人法律法规的修改、校园安全立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完善、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劳动权益维护、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据了解,“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动是由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活动将收集整理国内外立法案例和理论成果、开展调研、召开中央部门座谈会、制度创新事例征集、全国性主题征文,并拟于11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论坛”。

  这一系列活动旨在形成多项成果: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的调研报告,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专家建议稿,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五年规划(2013—2017年)建议稿,儿童福利法(条例)专家建议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究人才、论文和事例库。

 

  各地动态

  成都建教师职业信用系统对师德失范者一票否决

  2013年08月29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成都市教育局日前出台《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严禁教师索要学生及家长钱物、从事有偿补课、强制购买教辅、体罚学生等行为,对师德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新出台的《准则》核心内容是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奖惩,体现出倡导与禁行相结合、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特点,并明确提出学校是师德建设责任主体。

  《准则》规定,“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时,擅离职守或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处置不力的”,“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均属失职渎职行为,将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钱物,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违规向学生推销其它商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等行为,均违反了廉洁从业纪律,会给予警告、降低岗位等级、开除处分等严厉处罚。

  《准则》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教师职业信用系统,对教师师德进行定期测评,年度师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浙江:公办中小学校长在同一校任职不得超10年

  《工人日报》 2013年08月16日 浙江省将全面建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的县域内交流制度。

  按照新规,浙江省内的公办初中和小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12年,都应调入县域内的另一所学校工作,并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其中,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交流后服务时间应不少于3年。

  按照新规,今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将在县(市、区)域内进行交流,普通教师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其中,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县域内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15%。

  为促进教师交流的积极性,浙江要求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两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工作经历。此外,从2017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两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

 

  北京:“不合格”监护人可撤销监护权

  腾讯网2013年08月16日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下发通知,将在朝阳、丰台、密云3区县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将对家庭监护进行监督、评估,监护人不履责的可被撤销监护权。

  按照通知,北京市将构建未成年人社区保护机制,今后,社区服务中心、“社区青年汇”等机构和组织将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监护指导等服务。此外,在读未成年人出现辍学、失学、逃学,所在学校须通报其监护人和村(居)委会未成年人事务负责人,帮助未成年人返校复学。

  此次试点中,因监护人服刑、重病、遗弃等原因实际无人监护的未成年人,因监护人经常性忽视、家庭暴力等得不到适当监护的未成年人,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和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的未成年人,有流浪经历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因被拐卖、非法雇佣等陷入困境的5类未成年人,被纳入试点保护的对象。

  按照通知要求,朝阳区、丰台区、密云县将率先开展试点。之所以选择这3个区县,是根据北京市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聚集的特点,以及救助管理站工作基础来确定的。

  据介绍,对于困难家庭,民政部门将首先予以帮扶,提升家庭抚育和教育能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监护失当家庭,则将进行监护干预和监护能力评估,为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对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在进行劝诫、制止,经教育不改的,村(居)委会可支持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向法院起诉撤销其监护权,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其间,未成年人将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进行临时监护,被撤销监护权的监护人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专家表示,此次北京市明确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可撤销其监护权,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是儿童保护机制方面的重大突破。

 

  兰州47所中小学今秋开学免费发放教辅资料

  和讯网2013年08月22日 兰州市47所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免费发放教辅资料。

  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的教辅资料,是从甘肃省义务教育与国家课程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目录中选定,每科提供一种,所需经费由市、县区两级政府分担。免费提供的教辅材料由当地政府统一采购。兰州市教育部门成立了免费教辅资料审查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辅资料选用工作的审查,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辅资料选配给学生使用。

  到明年春季开学,免费教辅书将在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推广,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配发,每年预计投入800万元用于教辅书购买,届时,兰州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将全面实现免费发放教辅资料。

 

  宁波:各级政府设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

  中国江苏网2013年08月01日 为让广大随迁子女有书读、读好书,宁波市建立了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接纳为辅的就学保障机制。宁波市本级和各县区政府设立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一样,免除借读费、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据统计,仅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就免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共计6324.8万元。

  在加大财政扶持的同时,宁波市还通过公派校长和支教教师,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管理和教学力量,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督导评估、教育教学业务统一纳入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范围。此外,宁波市还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捐资、慈善机构出资、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生结对”、“手拉手”等多种途径,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多元帮困助学资助体系。

 

  江苏扬州16个中小学社区辅导站连起家校教育网

  国研网2013年08月20日 今年暑假每个星期天,江苏省扬州市16个中小学社区辅导站都打开大门,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免费咨询与辅导服务。与社区结对的学校教师全天到社区“坐班”,就像医生“坐堂问诊”一样,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免费咨询与辅导,甚至一些中小学校长也亲自“上阵”,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从第一家社区辅导站开办至今,扬州已在这条教育惠民路上走过了6年。2008年,扬州市教育局下发了《教育关注民生工作意见》,实施18项教育惠民工程,其中建设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成为当年教育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学校与社区自主申报和市教育局现场审核,当年首批建设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16个。社区提供辅导场所、活动器材,由学校选派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到辅导站进行免费辅导和义务咨询;同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心理辅导、教育咨询等活动,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采用“连锁超市”的管理模式,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辅导站章程和辅导工作流程,统一印制名师席位牌和胸牌,统一制作辅导站“名师信箱”,统一印制学生辅导登记表和“学习病历”。辅导站活动安排均会提前在社区公告,提前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通过扬州教育网等相关媒体向社会公告。

  “开门听意见”是社区辅导站良性发展的又一法宝。扬州市教育局派督查组采取定期检查和“飞检”相结合的方式,逐点查看辅导站运行情况,同时,每学期召开两次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工作座谈会,走到百姓身边,倾听社区意见。在平时的督查中,及时收集整理家长、社区和学校的反馈意见,最大程度保证辅导站的运营质量。

  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自建立以来,坚持每周开展活动,每年辅导学生2万余人次,6年累计免费辅导学生10余万人次。如今,定期派骨干教师到社区开展咨询与辅导,服务社区居民,已成为一种长效的助学机制,“送教上门”、“坐堂助学”的辅导模式也受到家长、学生、社区的热情欢迎。

  承担着咨询与辅导任务的学校也想着法儿优化辅导站建设。扬州教育学院附中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为辅导站工作出谋划策,并增设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岗,制定咨询与辅导效果的跟踪制度,对学生参与咨询与辅导的内容、薄弱点、要求进行记录,将学生参与咨询与辅导的情况和后续的要求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形成合力。扬州一中专门编印了一套有关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家庭教育的小册子,内容包括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典型材料、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在社区辅导站免费赠阅。

  下一步,教育部门将进行资源整合,选择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小区人口密集的社区开课,扩大全市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的数量。扬州将把社区辅导站打造成一个学校惠民品牌、一个社区教育品牌、一个政府民生品牌。

 

  海外传真

  美国教育券20多年争议未断

  东方网2013年08月11日 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率先实施教育券项目,符合资格的学生可领取政府发放的教育券,然后到私立学校读书。20多年来,美国推行教育券的州已经扩大到了12个,外加首都华盛顿特区。然而,围绕教育券制度是否保障了受教育者的选择权,能否促进教育公平、改善公立教育,美国社会各界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面向弱势群体

  根据学生家庭收入情况,美国公立中、小学分成三类,其中领取免费或廉价午餐的贫困学生超过50%的学校,属于第一类。这类学校的平均成绩和毕业率一般较低,残障、智障、学习困难生,也往往集中在此类学校。

  美国教育券的发放对象,主要是身体或智力有缺陷及英语程度不足等学习困难生,这些学生无法在普通公立学校接受适宜的教育,不得不选择更具针对性的私立学校。

  在有的州,教育券也直接面向低收入群体,这是为了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比公立教育水平更高的私立教育,弥补他们家庭起点的不足。从实践来看,美国各州从没有向全体学生普遍发放教育券的计划。

 

  各州规定不同

  不同的教育券项目,具体实施细则颇为不同。

  帮助残障和学习困难生。在亚利桑那州,只要是残障学生,便有权领取教育券。俄克拉何马、犹他和佐治亚州规定,残障学生中需要接受单独教学计划的学习困难生,才可领取教育券。在俄亥俄州,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学生,或者需要接受单独教学计划的学习困难生,都是教育券的发放对象。在佛罗里达州,有残疾,或者需要接受单独教学计划,都可领取教育券。密西西比州将领取教育券的范围,设定为一至六年级确诊为阅读障碍的学生。路易斯安那州规定,幼儿园至八年级学生中,需要接受单独教育计划的残疾学生,并居住在特定教区内,可以领取教育券。

  资助低收入学生。威斯康星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特区分别规定,学生家庭收入在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的贫困线3倍、2倍和1.85倍以内时,可以领取教育券。印第安纳州规定,学生家庭收入在领取该州免费或廉价学生午餐的家庭收入标准1.5倍以内时,可以领取教育券。

  面向公立教育得不到保障的学生。缅因州规定,学生居住的地区没有公立学校时,可以领取教育券。佛蒙特州规定,只有居住在没有公立学校的地区,并且该地区选民同意使用公立资金支付私立学校学费的情况下,才能领取教育券。路易斯安那州规定,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等级(最高为A)评定中被评为C级或以下的,该校学生可以领取教育券。亚利桑那州规定,学生入读的公立学校在登记评定中被评为D级或不及格的,有权领取教育券。

 

  效果难下定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达到标准的学生均可获得教育券,但也有一些州设定了名额限制。比如,印第安纳州规定,每学年最多只有1.5万名学生可以领取教育券。

  教育券制度问世20多年来,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这一制度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无法证明它没有效果。与公立学校不同,大多数私立学校每年并不参加政府组织的教学质量测试,因此学券生在数学、阅读能力等教学关键指标上是否持续进步,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教育券项目从1990年开始实施,从未中断,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具实践经验的教育券项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约翰·罗伯特·沃伦对该市教育券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2003年至2009年,领取教育券后在私立学校就读的学券生,高中毕业率在7个学年中有6个学年高于公立生。

  不过,沃伦本人认为,并非符合标准的家长都愿意领取教育券,把孩子送入私立学校,而学券生的家庭往往更加重视子女教育,教育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并非十分关键。

 

  反对声音强大

  在美国,反对教育券制度的声音十分强大,这也是大多数州没有推行的原因。

  首先,只有极少数学生享受到教育券,教师工会和许多学生家长质疑,这实际上削减了公立学校预算,影响到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品质。同时,用教育券补贴私立学校,等于将公共资金用于营利活动,有失公平公正。

  其次,有的私立学校70%至90%的学生都是学券生,这些依赖教育券生存的私立学校,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比如,威斯康星州便发生过私立学校校长用教育券换得的教育经费购买豪车;而首都华盛顿有多所私立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学习环境糟糕。

  再次,美国一些私立学校属于教会所有,对教会学校的资助违反了美国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

  目前,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地区,都对接收学券生的私立学校资格作出了规定。比如,缅因州规定,只有非宗教学校才能接受学券生,而如果一家私立学生中学券生比例达到60%,必须参加全州学校教学质量评估。

 

  掺杂政治纷争

  美国一些州地广人稀,学生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入读公立学校,而贫困家庭领取教育券后,就近入读私立学校,显然对学生和家长都较为有利。而对于像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公立教育比较发达,教学质量相对平衡,几乎找不到实行教育券制度的理由。

  此外,在没有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州,一般会实行特许学校制度。由政府资助一些特许办学的私立学校,公校生如果有特殊需要时,可以免费入读这些特许学校,实际上是教育券制度的一种替代选项。

  教育券制度在美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也掺杂了许多政治争议。一般来说,支持共和党的保守派人士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事务,因此支持教育券制度。民主党人士大多主张做大做强公立教育,反对用纳税人的钱资助私立学校。美国各个州实行教育券制度与否,与当地政治势力的消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与评论

  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雷正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一、基本内涵界定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应该就是指以直接就业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一种让“失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有三个层面,即思想层面、机制层面、模式层面。

  ——从思想层面来看,“就业导向的职教体系”,与其称之为一种教育体系,不如称其为一种思想,即一种实践主导、全面发展、为未来就业服务的教育和教学的思想。

  ——从机制层面来看,“就业导向”是一种机制,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经济取向和企业行为特点的教育类型,如果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这种职业教育将不会取得成功。

  ——从模式层面来看,“就业导向”又是一种模式,郎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和评价均要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基于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强调以实践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标准为基础、以任务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以知识为基础、以人文为支撑、以模式为手段、以过程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而这里所讲的“综合素质”指的是: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技艺、扎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包括知识、人格和体质。其中,知识可以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内,完善的人格则应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因此,我们要培养的“成功的人”不仅是职业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他们的成功涵盖了成才及成人,而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恰恰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

  提出“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即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教育性”,职教学生的素质现状要求我们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化企业需要综合素质较好的员工,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往往容易获得就业岗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日趋增强。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框架

  “就业导向”职教课程是为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行为、美好的职业形象、相宜的职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服务的。“综合素质就业导向”职教课程体系要注重四个协调,即:职教课程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协调,职教课程与就业生涯发展的协调,职教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协调,职教课程与生产岗位规范的协调。“综合素质就业导向”职教课程方案的制订,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市场需求、就业岗位、工作任务、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实训场所、联办企业、师资配备等关键要素。

  “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体系构建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合理的专业设置,依照行业企业的需求设置相适应的专业;规范的课程开发,以科学的方式和手段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有效的教学过程,确定科学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实效性;客观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积极开发客观、有效的考核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以考核促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而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构建,则要凸显四大核心功能: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学生培养的主体功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这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功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学生的体质增强,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

  基于上述的考虑,我们认为,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应当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人文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包括:一是文化课程,为培养目标服务,为基础课程服务,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二是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实践课程服务;三是专业课程,为专业目标服务,为实践课程服务。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一是认识实习如参观考察,通过逐步的角色转换来融入职校,教学实验如直观演示,通过验证理论使所学的知识逐步深化;二是校内实训如模拟仿真,通过训练技能来逐步融入职业;三是顶岗实习,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理实结合逐步融入社会。

  ——人文课程体系。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文课程体系,包括理想教育、价值教育、精神教育、伦理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行为教学、形象教学等。

  三、综合素质就业导向职教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职教课程体系,是一种满足企业需求、符合教育规律且利于学生就业、利于学生理解、利于教师授课、利于岗位对接、利于素质养成、利于技能鉴定、利于考核评价的课程体系,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职教课程,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依然存在着“培训式”的职业教育,即功利地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不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一个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局限性的部分专业技能,而是需要综合素养的培育,以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职教课程充分关注到了这一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二)完善人文教育的课程建设

  在职业学校中,人文教育课程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很多职业学校有心完善人文教育课程,但无奈课程结构的限制而难有作为。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职教课程改革,能够从全局着眼,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从培养一个全面的人的角度出发,利于人文教育课程的完善。

  (三)构建就业导向的功能化课程体系

  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职教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较为全面功能的功能化课程体系,即课程体系的不同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各个模块之间互相联系、相得益彰,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功能化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较为完善,功能健全,绝非一个“空架子”。

  (四)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

  综合素质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会考虑到企业的参与,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课程要由学校与企业来共同开发。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并共同参与制订等,以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五)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渐进性

  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职教课程,符合教育规律,并十分强调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课程

  的设计是依照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的。这种强调基础性和渐进性的课程,改变了以往急功近利的发展状态,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发展。

  (六)研究基础课程和项目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综合素质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中,我们会逐步研究基础课程与项目(模块或领域)课程的有机结合,让职业教育的课程更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理解,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七)注重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十分全面,而一些仅以技能完善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综合素质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具有较为宽泛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利于其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顶岗实习是学生技能提升的关键环节,该阶段又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环节不仅要注重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和人文素养培育的融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文见《江苏教育》2013年第3期)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