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施课程改革,要学习和把握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确立的目标、全面提高我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一、总体要求
(一)努力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1、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目标,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2、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要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全部课程。认真贯彻“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综合性”和“加强课程选择性”的原则。
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
农村中学要关注兼课教师的教学。
(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体系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监控机制。
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
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要探索建立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的校本研究制度。
要注意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调动教师群体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教学评价改革
努力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以书面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各年级要求
(一)1年级~6年级
1、成立小学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组。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市小学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和锻炼一支市级骨干教师队伍,推动全市小学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提升我市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成立成都市小学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组。
2、开展成都市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大赛。
随着我市近年来对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涌现出一大批有效性课堂教学范例,为进一步总结全市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疏理其实践成果,小学各学科于2008~2009年开展全市范围内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大赛。
3、加强对小学质量监测工作的完善和落实。
(1)进一步完善小学各学科教学及测评标准;
(2)加强对区县教学过程实施的了解和调研;
(3)选择部分学科进行全市调研工作。
(二)7年级~9年级
1、市教科所和各区(市)县要分别成立学科中心组,加强对各年级教学总体情况的了解和研究,开展全市和各区(市)县的学科教研活动,有效指导各年级教学。中心组成员由各学科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并在市和区(市)县教研机构指导下开展工作。市教科所将定期召开区(市)县中心组工作会,交流和研究中心组工作。
2、7年级
(1)要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教师要了解本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2)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市教科所将在七年级上期末选择部分学科进行调研考试,并将提前一月公布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考试后将进行成绩统计及情况分析。
3、8年级
(1)八年级上期末将进行部分学科的调研考试。市教科所将提前一月公布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考试后将进行成绩统计和情况分析。
(2)八年级下期末将进行“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的毕业考试。各学校在考前安排复习,做好应考准备。
4、9年级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出口年级,九年级的教学质量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反映。
(1)做好九年级教学安排,留出适量的时间用于复习,不能过早结束新课。
(2)认真研读各学科《考试说明》,并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组织复习。
附件1 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分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总课时 |
课时比例 | ||
品德 |
品德与生活(社会) |
2 |
2 |
2 |
2 |
2 |
2 |
|
|
|
420 |
0.044 | |
思想品德 |
|
|
|
|
|
|
2 |
2 |
3 |
239 |
0.025 | ||
语 文 |
7 |
7 |
7 |
7 |
6 |
6 |
5 |
5 |
5 |
1915 |
0.201 | ||
数 学 |
5 |
5 |
4 |
4 |
4 |
5 |
5 |
5 |
5 |
1460 |
0.153 | ||
外 语 |
|
|
2 |
2 |
2 |
2 |
4 |
4 |
4 |
692 |
0.073 | ||
历史 社会 |
历 史 |
|
|
|
|
|
|
2 |
2 |
2 |
206 |
0.022 | |
地 理 |
|
|
|
|
|
|
3/2 |
2 |
|
158 |
0.017 | ||
科 学
|
科 学 |
|
|
2 |
2 |
2 |
2 |
|
|
|
280 |
0.029 | |
生 物 |
|
|
|
|
|
|
2/3 |
2 |
|
157 |
0.017 | ||
物 理 |
|
|
|
|
|
|
|
2 |
3 |
169 |
0.018 | ||
化 学 |
|
|
|
|
|
|
|
|
3 |
99 |
0.010 | ||
体育(初中为体育与健康)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1009 |
0.106 | ||
艺术 |
音 乐 |
2 |
2 |
2 |
2 |
2 |
2 |
l |
1 |
1 |
523 |
0.055 | |
美 术 |
2 |
2 |
2 |
2 |
2 |
2 |
l |
1 |
1 |
523 |
0.055 | ||
综合实 践活 动、地 方与学 校课程 |
信息技术 |
|
|
1 |
1 |
1 |
l |
l |
1 |
1 |
243 |
0.0255 | |
地方课程 |
3 |
3 |
3 |
3 |
4 |
4 |
4 |
4 |
2 |
1046 |
0.1099 | ||
学校课程 |
1 |
1 |
2 |
2 |
2 |
1 |
1 |
0 |
1 |
383 |
0.0402 | ||
周总课数(节) |
26 |
26 |
30 |
30 |
30 |
30 |
34 |
34 |
34 |
274 |
| ||
学年总课时(节) |
910 |
910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1190 |
1190 |
1122 |
9522 |
| ||
晨(夕)会 |
每天20分钟 |
|
| ||||||||||
大课间体育活动、眼保健操 |
每天35-40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25-30分钟;眼保健操1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5分钟。 |
|
| ||||||||||
备注:1、为加强灾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从2008年秋季起,全市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专题讲座,课时安排为,小学各年级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初中各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所需课时从现行课程计划中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具体要求见成教宣[2008]28号文。
2、各中小学应结合灾后实际,积极探索开展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
2008~2009学年度成都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意见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为认真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我市高中教学质量,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
在整个高中阶段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不仅抓好教学成果质量,更要抓好教学过程质量,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高效的教学运行和监控管理机制。学校教务处要发挥好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价功能,合理配置教学力量,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估。教研组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和工作目标,发挥好研究功能,对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同时发挥好质量管理功能。年级组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好教学功能。
(二)准确把握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计划
在高中教学中要深刻理解高中新课程计划的价值取向,准确地把握和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计划的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抓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要大力研究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要恰当确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认真评价课堂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着力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四)建立市级高中中心组和区(市)县高三中心组
市教科所要成立高中各学科中心组,加强对全市高中各年级教学情况的了解和分析研究,开展全市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指导各年级的教学。中心组成员由各学科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并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组成。
各区(市)县要相应成立高中各学科中心组,对各自区(市)县高中各年级教学进行指导,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区(市)县高中教学质量。区(市)县学科中心组在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指导下开展工作。市教科所将定期召开区(市)县中心组工作会,交流和研究中心组工作。
二、各年级工作
(一)高2011级工作
1、2011级首先要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教师要摸清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教学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高中毕业年级提前一个月参加高考,导致教学内容相对提前。因此,高2011级新高一年级的物理、化学必修教学内容要作适当调整,在高一提前学习一部分高二教材内容。(见教科所发《教学进度通知》)
3、在高中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程改革中极其重要的两项改革,对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为拓宽和增强学生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开设的。除按照国家规定开设选修课外,地方和学校为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也应创造条件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高一年级的选修属任意性选修,周课时1.5节。任意性选修使用地方选修性教材,由市教科所负责对选修课教材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
开设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各校要努力克服在师资、课程资源、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困难,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切实做好这一工作。
研究性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1)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跨学科地开设;(2)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科学习内容,在学科内以专题研究形式开设。
4、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高中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需要,高一可考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层次分班,以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需要,但必需端正教育思想,向家长、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分班教学可实行动态管理,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市教科所将在高一上期末抽考部分学科,将提前一月公布抽考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并对考试成绩和情况进行统计,各学科将对全市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制订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各区县、学校也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6、作好高中毕业会考准备。6月底将进行地理、历史、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毕业会考。各学校在考前要根据各自情况安排复习,作好应考准备。
(二)高2010级工作
1、高二上期末在全市进行部分学科抽考,对抽考学科及考试时间安排提前一个月公布,全市统一命题,并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下一步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2、高二学年末(6月底)要进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高中毕业会考,各校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复习,充分作好参加会考的准备。
3、高二年级要继续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实施和评价工作。从我市当前教学实际出发,要更注意结合学科学习内容,在学科内以专题形式开设研究性学习。
4、高二年级的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必选)和任意性选修两种形式。各校要按部颁课程计划开设限定性选修课。限定性选修在高二年级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课开设,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各科“必修加选修”或“限定性选修”的教材。这些限定性选修的内容均已纳入高考的考试范围。高二年级的任意性选修周课时为1.5节。
(三)高2009级工作
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出口年级,高三教学质量是整个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反映。我们要下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好高三教学,确保高2009级在高考中取得的好成绩。各学校、各区(市、县)教研室要全面了解高三学生的现状和高三教学的现状,认真研读各科《考试大纲》,把握高考要求,制订并落实好高三工作计划。
各区(市)县教研室要加强对本地区高三教学工作的指导与质量管理,建立高三各科中心组,指导高三教学。
我市高三工作以一摸三诊为主线,以高考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狠抓落实。
1、高三工作进程安排
(1)高考各科摸底测试,时间2008年9月2~4日。
(2)高三教学研究活动,时间2008年9月中旬。
(3)高三教学研讨会(即分科会),时间2008年10月下旬及11月上旬。
(4)第一诊诊断性测试,时间:省会考后一周(2009年1月上旬)
(5)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时间:2009年3月下旬。
(6)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时间:2009年5月上旬。
(7)全市一诊分析会及分片教学研讨交流(由各区县)分管局长、教研室主任及各高完中分管校长参加),时间:一诊数据统计完成之后。
(8)全市二诊情况通报会及分片教学研讨交流(由区县分管局长、教研室主任及各高完中分管校长参加),时间:二诊数据统计完成之后。
2、一摸三诊的功能及高三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的内容
(1)摸底测试的功能:
①摸清本届高三教与学的现状。
②为各学科分科会提供教学分析与指导的依据。
③促使师生尽快进入工作和学习状态。
(2)高三教学研究活动内容:
①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
②摸底测试情况分析。
③高三数学、生物、地理、历史四科新教材培训。
(3)高三教学研讨会(即分科会)内容:
①研究高考新变化与新趋势。
②总结高三教学工作的经验。
③学习研究考试大纲,提出本届高三教学思路与复习策略。
④针对我市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高三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要求。
(4)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的功能:
①对高三第一阶段复习的进展的总结和问题的诊断。
②为下阶段高三复习教学思路和策略提供依据。
(5)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的功能:
①反映各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②高考的适应性训练。
③为后期复习提供依据并为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参考。
(6)第三次诊断性测试的功能:
①对学生进行高考适应性训练。
②为学生高考前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提供依据。
③反映搜集到的有关高考的信息。
3、诊断性测试的范围和要求
1、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范围】
(1)语文:2008年高考语文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范围及高中语文1~5册的相关内容。
(2)数学:高中的全部数学内容;对新增加的数学内容(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函数的极限、导数等)作侧重考查
(3)英语: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范围
(4)物理:力学;电学中的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
(5)化学: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有机化学
(6)生物: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章至第七章全部教学内容,及高中生物选修本中第一章至第四章全部教学内容。
(7)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8)政治:《经济常识》(上、下册);《政治常识》(全一册)
(9)地理:区域地理;高中必修1~5单元、高中选修第二册
【要求】按2008年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
2、第二、三次诊断性测试。
范围与要求均按2009年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
三、课程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国家法定假日和农忙假)13周。
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2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高三年级上课22周,复习考试12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附:成都市普通高级中学教学计划表
项目 课程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周课时累计* |
必修、学科选修授课时数 |
总授课 时数 | ||||
学 科 |
思想政治 |
必修 |
2 |
2 |
2 |
6 |
184 |
184 | ||
语文 |
必修 |
4 |
4 |
4 |
12 |
368 |
368 | |||
外语 |
必修 |
4 |
4 |
4 |
12 |
368 |
368 | |||
数学 |
必修 |
4 |
4 |
|
8 |
280 |
324-368 | |||
选修 |
|
|
2-4 |
2-4 |
44-88 | |||||
信息技术 |
必修 |
2 |
|
|
2 |
70 |
70-140 | |||
选修 |
|
2 |
|
2 |
70 | |||||
物理 |
必修 |
3/2 |
2 |
|
4.5 |
158 |
158-294 | |||
选修 |
|
2 |
3 |
5 |
136 | |||||
化学 |
必修 |
2 |
2 |
|
4 |
140 |
140-259 | |||
选修 |
|
2/1 |
3 |
4.5 |
119 | |||||
生物 |
必修 |
|
3 |
|
3 |
66 |
105-171 | |||
选修 |
|
|
3 |
3 |
105 | |||||
历史 |
必修 |
3 |
|
|
3 |
105 |
105-230 | |||
选修 |
|
2 |
2/3 |
4.5 |
125 | |||||
地理 |
必修 |
3 |
|
|
3 |
105 |
105-195 | |||
选修 |
|
1 |
2/3 |
3.5 |
90 | |||||
体育和保健 |
必修 |
2 |
2 |
2 |
6 |
184 |
184 | |||
艺术 (音乐、美术) |
必修 |
1 |
1 |
1 |
3 |
92 |
92 | |||
综合实践活动 |
研究性学习 |
必 修 |
3 |
3 |
3 |
9 |
276 |
276 | ||
劳动技术教育 |
每学年1周(可集中安排,可分散安排) | |||||||||
社区服务 |
一般应利用校外时间安排 | |||||||||
社会实践 |
每学年1周(可集中安排,可分散安排) | |||||||||
地方和学校选修课 |
1.5 |
1.5 7 |
7 11 |
10 19.5 |
259-527 | |||||
周活动总量 |
34 |
34 |
34 |
|
| |||||
|
|
|
|
|
|
|
|
|
|
注:周课时累计指各学科每学年周课时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