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了解各地各校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际情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5月28—29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专家赴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状况调研。
参加本次调研的专家组成员有: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易晓老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建明老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研员薛涓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韩再彬博士、太原师范学院曹思哲博士、北京海淀区教科院高级教师张晓玉博士。
(专家组与一线教师合影)
(专家组成员聆听汇报)
壹·传统文化点亮课堂
5月28日,专家组奔赴成都七中八一学校,走进课堂,深入了解小初高学段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情况。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接待教育部调研组)
双流区东升小学吴明渠老师带来了一堂《诗意的成都》小学语文课。吴老师以几首优美的古诗导入,引出成都的别名“锦官城”“锦城”,由此介绍了成都的传统工艺、街坊里巷、历代名人、风景名胜等文化知识。吴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环环相扣,诗意盎然,精彩纷呈。学生们在一首首优美的古诗里认识了成都的美丽,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里了解了成都的历史文化。
(吴明渠老师授课)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杨婷老师执教初中美术课《华裳衣橱》。杨婷老师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可行路径,设计了“我是汉服美学鉴定师”这一真实情境,带领同学们在美术作品中认识汉服的形制、图案、纹样、色彩、工艺等美学知识,领略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
(杨婷老师授课)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曹恒老师执教高中化学课《中国古代五金冶炼技术》。曹老师聚焦五金冶炼,引导学生以历史文献的真实情境为载体,提取文献中关键信息,归纳生成工艺流程,寻根揭示冶炼规律,在独特的化学表达中呈现了古代五金冶炼技术的高超智慧,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曹恒老师授课)
贰·一线经验交流互鉴
5月28日—29日,专家组和来自成都市各中小学的领导、一线教师,来自市、区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进行了三场深度座谈。
5月28日下午,来自成都七中、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棕北中学、彭州天府路小学、都江堰灌州小学校、双流区龙池学校等十五所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参加了座谈。老师们从自己所教的学科出发,交流了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文化自豪感,如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赋予传统文化课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专家组和一线教师座谈现场)
叁·文化传承智慧共享
5月29日上午,来自成都石室中学、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双流区东升小学、立格实验学校、都江堰北街小学、高新区中和小学、崇州市辰居路小学等十六所学校的书记、校长或分管领导参加了座谈,会议由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正翠博士主持。领导们分享了各自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并与专家就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如传统文化资源库的建设、传统文化课的评价标准、数字化评价方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组和书记校长座谈)
(专家组和书记校长合影)
肆·天府模式实践探索
5月29日下午,来自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五名各学科学段教研员及相关中心组成员参加了座谈。座谈由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所所长袁文主持,副院长卿子俊做整体情况介绍及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寄望的表达。传统文化教研员薛涓博士做了题为《区域统筹视野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都探索》的报告,介绍了成都市教科院在课程研发、读本编撰、课题联动、师资培训方面所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探索,以及通过市区县三级教研制度、基地校试点选拔等方式进行的全面推进。各学科教研员也结合学科特质及具体落实进行了针对性汇报交流,成都模式得到调研专家的高度称赞。
(专家组和教研人员座谈)
本次调研意在全面了解区域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及实施情况,系统梳理地方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做法,挖掘、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精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发展。
通过听课和座谈,专家们对成都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做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成都立足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鼓励参与座谈的学校、单位继续提炼构建具有推广和交流意义的“天府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优质的蓉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