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在春和景明的3月17日,200来位成都市高一历史教师走进了绿树成荫的成都市教科院附中,参加成都市历史学科“‘双新’背景下《中外历史纲要(下)》成都教学样本研究(3)” 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双新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
本场活动由成都市教科院主办,成都市赖蓉辉名师工作室承办,成都市教育研究科学院附属中学协办,工作室和附中的老师们精心准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成都市历史教研员宋廷飞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向参会的老师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欢迎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高一历史“双新”教研活动的精准度、实操化、实效性。
成都市教育研究科学院附属中学的王茜老师就第九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王老师大胆地对教材删繁就简,牢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的主题,以“破链——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寻道——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行思——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王老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与历史逻辑,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较好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整堂课以价值为引领,以素养为导向,以“问题—情境”为实施策略,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王老师语言生动活泼,如春风细雨般引领学生“神入”历史,为全市高中历史老师做了一次优秀的新课程教学示范。
课后,成都市四十九中张能老师、成都石室天府中学赖良玉老师和唐晓丽老师分别就这堂课进行了精妙的点评。张能老师认为王老师运用时间轴和思维导图将繁杂的知识线索化、体系化,主次详略处理得当,学生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体量较大的教学内容,很具有借鉴的价值。赖良玉老师认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大单元的理念统领全课,对核心概念把握到位,建议能够联系时政,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先进性。唐晓丽老师认为这堂课关注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通过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通过知识解读体现唯物史观等,而且教学设计上对美术作品的解读体现了学科融合。三位老师一致认为王老师的课堂呈现精彩,设计合理,对老师们的新教材教学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随后,来自川大附中的袁小琴老师和川师附中的何成荣老师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两位老师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单元为研究对象,将单元主题确立为《前工业化时期的全球联系与资本主义发展》,从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内容整合、单元教学要点、单元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向与会老师介绍了赖蓉辉名师工作室对第三、四单元进行整合教学的研究成果。袁老师以宏观的视角,用“瞻前顾后”“温故知新”“横纵交织”“轻重相宜”四个词形象地阐释了单元教学主题,建议老师们注重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教学过程中要拓宽视野。在教学目标环节,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基础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入手,构建起了层次分明,完整有序的目标体系。
何成荣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逐课分享了单元内容整合的成果。他把知识概念、能力概念与价值概念进行融合,从核心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构建起包括关键概念——次级概念——关联概念在内的概念群,并细化为相应的探究主题和实施策略,进而形成了一个整合性与可操作性兼具,较完整的教学概念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何老师就“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与能力变迁”和“理性主义与启蒙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特别是对启蒙思想的体系化认知,着重解析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启发老师们更深更广更准地理解教学内容。
本次活动聚焦《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四单元,着眼于“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理念的探索。相信通过系列样本研究活动的开展和全市高中历史老师们的努力研究,成都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会取得丰厚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