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上午,由成都市教科院主办,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三区教科院和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共同承办的成都市小学数学“金·成·武”三区联合教研活动在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顺利召开。本次活动以“立足课程标准,培育核心素养,研行大单元教学”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我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加强区域教研合作,拓宽视野,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因疫情原因,活动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全市500多名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观摩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黎东桓老师主持。成都七中八一学校苏红吉老师带来第一节课《文具店》。苏老师带领学生借助元、角、分初步感受小数,通过“认、读、写、用、比、算”,让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小数实际含义,发展数感。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呈现了精彩的独思和群思;在活动的体验中究其道理、逐渐明理,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升级和深化。
成华小学马娇老师在《编码与信息》一课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规则和方法,了解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编码本身的简洁与科学之美、感受编码涉及的基于数学的无限创造性。
龙江路小学李茜老师《艰难的测量》通过“树叶、脚印、绿豆、汽车…”等不规则物体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在测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化曲为直、化零为整、化整为零,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主题,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在议课环节,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同时指出当前教育改革不断进行,教育的重心不断变化,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在课堂当中做减法,就要找到课堂中最本质的要素,找到课堂教学当中最核心的问题,以教材为载体,围绕核心知识对学科进行深度研究。比如知识结构化、知识本质的把握、核心问题的挖掘、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加强对学生维度的研究,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下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简化的、本质的、对未来学习更有支持意义的、内在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课堂,呵护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苏晗老师议课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所所长刘诚老师议课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小学所所长程依青老师议课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碧荣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价值,同时指出,教师教学应当把核心目标聚焦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在数学维度中习得知识。首先要从知识本质相同类结构化、数学模型相同类结构化、数学方法相同类结构化、解决问题思路相同类结构化四类学生知识结构化维度入手;第二,从内涵细化、基本规律原则化、原则可视化、结果可量化这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的优化,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第三,现阶段的五育并举与小学数学的关联值得深究,找到德智体美劳中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四,搭建使学生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的平台。最后,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大单元教学,让课时有意识的、成系统的、成序列的做到知识结构化。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碧荣老师发言
本次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区域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性,展示了金—成—武三区的研讨成果,促进学校和区域间的学术交流,引导学校和区域基于实际情况,立足课程标准,培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