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深耕细研问道课堂 聚力创新提质增效
——成都市高中语文走进区域教研之四专题活动侧记

324日上午9时,成都市高中语文“走进区域教研之四——成都高新区高考语文命题导向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与展示”专题教研活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在成都市教科院举行。

王秉蓉老师主持本次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王秉蓉老师策划、组织与主持。本活动是“走进区域教研”系列专题教研之四,该活动意在挖掘整合市域不同区域高中语文教学教研的有效实践经验,给勇于探索实践创新的区域高中语文教研团队搭建展示的平台,更是希望借此辐射全域成都不同类型高中学校语文组的学习与研究,引领市域高中语文教师在双新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促进市域高中语文教师深刻地理解《高考评价体系》颁布的意义,并将高考改革的理念有效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行为,提升市域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本次专题教研活动着力展示高新区高中语文团队学习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王秉蓉老师组织成都市高新区教研员冯小琼、玉林中学教研组长徐静然、石室天府李倩以及金苹果锦城一中徐哲超四位老师结成展示团队,围绕高考评价体系与新教材落地这一话题,从理论认识、区域规划、教研赋能、课堂实施、评价反馈等不同层面进行交流分享与展示。

活动开始,王秉蓉老师站在市域高中语文教研整体推进的层面,从国家教育部颁布与实施《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与意旨,结合成都即将进入新高考、新教材的现实背景,强调指出我们学习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顺应当下教育改革趋势的需要, 是促进我们教学思维与教学行为转变的基点,本次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交流与探讨,充分认识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与我国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逻辑关系,引导老师高度重视对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教学转化。之后,由高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冯晓琼老师带领的教研团队从区域教研组织、学校校本研修、教师学习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展示。

首先,高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冯小琼老师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 聚焦教学内容优化》为题,就区域整体推进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方面,回溯了高新区在应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大背景下的落地思考与行动,冯老师从为何这样做、具体怎么做和做后的成效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以教育改革之需下的精准落地为思,立足于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要,提出共建教研范式,共创教研品质的目标,让高新高中语文教研在价值认同中由外在转变,走向内在的自觉。

冯小琼老师作《解读高考评价体系 聚焦教学内容优化》专题发言


冯老师认为:为达成这一教研范式,首先是不同教研主体应各司其责,搭建良性有序的教研组织机构;其次需要将教研由外在的行政要求转为内在的教研自觉;最后还应借助活动来引、课题来带,逐点突破,以点带面。其间,冯老师还展示了高新区领航杯“高考试题解析与课堂教学改进”部分参赛学校的选点题目,区域教师在活动的全员卷入中,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与滋养,渐次破疑解惑,学有所获。

其次,徐静然老师代表玉林中学高中语文教研团队以《以赛促研,笃行致远》为题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秉持深度教研的理念所开展的校本研修,从一个原则、两种方法、三个阶段、四个环节阐述了新高考研究、课堂转型、思辨能力培养等实践经验,其“四个环节”回溯了整个参赛活动的操作流程,即确定研究方向、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研究框架、融合教学实践,这对各学校教研组长如何合力智慧组织类似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徐静然老师作《以赛促研,笃行致远》专题发言


其三,李倩老师代表石室天府以《价值引领聚焦核心素养,能力导向提升思辨能力》为题,分享了学校语文教研组基于统编教材“有理有据表达和阐述”考点解析与课堂教学改进的一些思考。

石室天府中学李倩老师作《价值引领聚焦核心素养,能力导向提升思辨能力》专题发言


李老师的发言共分为两大部分:解读评价体系,明确能力导向;落实系统规划,跟进教学行为。她从选点原因和选点价值两方面,指出思辨能力是当下提升学习力的核心要点,而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清醒明亮的现代公民。由此,设计了高中三年的序列化思辨教学:高一阶段聚焦论述说理,学习思辨表达;高二阶段聚焦推理论证,发展思辨表达;高三阶段聚焦批判发现,提升思辨表达。

石室天府高中语文组对高中三年的教学规划进行探索,力求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品质课堂,落实“双新”理念,以素养导向、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和情境探究为指向,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四,徐哲超老师执教《呐喊》整本书阅读一课,代表金苹果锦城一中高中语文教学团队对于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如何铺开进行了分享交流,给出了可供借鉴的有效路径。    

金苹果锦城一中徐哲超执教《呐喊》整本书阅读展示课

学生朗读原文

学生思辨理解


针对《呐喊》一书的教学,徐哲超老师从“何为呐喊”出发,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剖析“缘何呐喊”、“为何呐喊”,最后回归到对“何为呐喊”的深层内蕴分析。关注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揭露与批判,对国民的唤醒与激励,引导学生思考呐喊的现实意义,与鲁迅先生一起呐喊,承担青年责任。徐老师在教学中搭建了整本书阅读支架,注重各篇文本的联动分析,关注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把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最后,成都市教科院王秉蓉老师高屋建瓴,为老师们指明方向。王老师谈到,通过高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团队对高考评价体系下教学转化的实践范例,希望他们的研究能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高考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单向的传递转变为双向的合作建构”。随着“双新的推进,在常态教学中,老师们能有意识地对高度结构化的文本进行解构、重组、反思,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支架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建构与应用迁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效提升市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长路漫漫,任重道远,顺时而变,应势而生。希望本次高新区基于解读新高考评价体系聚焦教学课堂优化的教学研讨给予大家充分的思考,也为下一步新高考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授课者说

锦城一中 徐哲超                

这堂课从设想到实施,前后经历了一个多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要“真阅读”、“深阅读”。学生不细读,不读透,课堂无法推进。教师不读透文本,不深入思考,不立足高位,没有理论支撑,就不能很好的引领学生阅读。为了上好这堂课,我把《呐喊》自序和14篇小说拉通读了5遍。搜集有关《呐喊》研究的论文几十篇,同时阅读“整本书阅读”相关理论和论文,最终确定以“自序”为纲,对《呐喊》整本书进行整合。于学生来说,“功夫”也在课前。学生经历了至少三轮阅读,第一轮初读,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单篇梳理;第二轮细读,学生细读文本,勾画批注,提出疑问;第三轮思读,即思考14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初步的整合工作,为交流研讨课做好准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希望一线教师给自己留出读书的时间,用“整本书阅读”教学倒逼自己读书,拓展阅读视野、培养阅读习惯、探究文本意义、形成阅读策略。只有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

观摩者说

成都铁中 于淑君

“双新背景”下,我们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及其课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将高考改革价值追求融入常态教学,高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团队在教研员冯小琼老师的带领下,走在前面,从“区域整体推进的顶层设计与实施”到“各校语文教研组提质增效的落实与创新”,再到“语文教师个体的思考与实践”,全方位展示了高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如何将高考评价体系这一上位概念在课堂落地生根的实践成果,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切实收获,高新教师主动适应国家教育改革之需,积极引导学生高阶思维、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高位推进、精准落地的做法是每位语文人学习的范例。

科大实验中学 李志刚

教师如何应对新高考?高新区承办的市级教研活动给出了很好的范式。在现行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下,教师早已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多视角、高层次的知识储备和素养。因此,教师首先应研读《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动向,学研相融,教学相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从学科素养出发,深化课堂教学,尝试不同教学方式,停止一贯的知识“垄断”,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广泛拓展、深入思考、积极交流,并与学生一同学习,追求教与学相生相成的理想效果。

成都八中 蒲蓉儿

金苹果锦城一中徐哲超老师执教的《呐喊》整本书阅读研讨课让我受益匪浅。“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整本书阅读对学习者具有自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她的这节课很好的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让我看到了其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交流讨论:(一)“热词”激趣,解题感知。课程主体以“呐喊”为主线贯穿始终,从“何为呐喊”到“缘何呐喊”再到“为谁呐喊”以及再回到“何为呐喊”,教学设计结构严谨。(二)以形助教,点面结合。首先抓住自序中“铁屋子”这一经典譬喻,引导学生从“形”到“神”从浅到深进行分析,先从形象思维感知“铁房子”的坚固、冰冷,再利用抽象思维,了解时代具有“阶级固化、等级森严”“封建等级根深蒂固、民主思想难以渗透”“统治阶级凶残暴虐,底层百姓愚昧麻木”等时代特征。(三)教学相长,美美与共。《呐喊》是短篇小说集,收录的14篇小说篇章之间存在着错落的思维探索、断续衔接的情感脉络,对于教师整合起教学设计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徐老师的设计浑然成了一个整体,让我们看到了“园林”“组图”与当时的“群像”。这也体现了教学者整合的功底。

七万通锦 代静  

有幸观摩了高新区“高考语文命题导向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与展示”专题线上教研活动,被高新区教研团队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专业发展精神深深感染。玉林中学教研组“同题异构”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立足“新冠疫情”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同一情境下,高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记叙文写作,学习目标是提升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二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议论文写作,学习目标是能以思辨的眼光加以审视,提升说理的深刻度;高三年级的学习任务是应用文体写作,学习目标是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观点,提升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针对同一情境体现不同年级的教学层级,这样的同题异构活动可谓别出心裁。教学设计中清晰地呈现了不同年级的侧重点,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经过主动的累积、梳理和整合,逐渐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在详细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的要求,也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得团队意识。高新区教研团队对教研范式的诠释和生发,让我看到了一个深耕理论、扎根教学的优秀教研团队。

由于疫情,老师们通过“师培通”“成都市继教网”在线集体观摩学习: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