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开阔视野 启迪思考 提高素养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素质提升研修班”赴上海、宁波考察学习纪要

为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专业自觉,学术自信”的办院理念,不断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切实有效的引领全市一线教师释放课堂教学创造力、教学研究表达力,更好地发挥教科院作为“成都发展的智库,教学质量的引擎”智能,2017年教师素质提升第二阶段研修活动在上海举行。3月19日——24日,市教科院基教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师发展所的部分教研员和院办公室代表一行17人前往上海市、宁波市考察学习,通过专家讲座、对话交流、进校听课等方式,感悟学习先进地区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等工作。

对话专家

第一场:发展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

3月20日上午,全体学员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中国教育报》特聘专家杨九诠的专题讲座《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

杨教授就“核心素养”的演化过程、背景内容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他提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25项,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杨教授还提出要通过复杂情境和高阶思维来落实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者必须“真正进入到真实情境”。假的或不充分的情境,只是一道“真人秀”式的“应用题”,是传统学习的一种“变式”,没有甚至不允许学习者与情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开展互动。如果说复杂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场域”,高阶思维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场域的“机制”和“结晶”。但是复杂情境与高阶思维,将对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科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讲座最后,杨教授结合大量的实例对“核心素养”与“教育评价”的关系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学员表示受益匪浅。


第二场:从PISATALIS——国际视野下的上海教育

3月21日上午,全体学员听取了上海师范大学、上海PISA研究中心、上海TALIS中心朱小虎博士带来的《从PISA到TALIS——国际视野下的上海教育》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朱小虎博士就在世界变化如此大,我们的教育、学生和课堂是否顺应世界变化的背景下,对PISA测试的背景内容形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还详细分析了通过PISA测试结果发现的上海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PISA测试对上海教育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讲座中,朱小虎博士还对TALIS项目的缘起、发展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TALIS 2008的新特征及项目的主要活动和时间节点。TALIS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继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后组织的又一项大型国际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力图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各国/地区的校长和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的专业准备、入职培训、专业发展、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师评价、校长领导力、学校氛围与支持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发现有益经验,促进各国对教师的重视。


实地考察

第一站: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3月20日下午,全体学员考察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静教院附校于 1999年5月起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静教院附校由原先一所薄弱学校(海防中学)一跃成为上海市的一个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起了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题进行的“后茶馆式教育”实践加强学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做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项成果获得了教育部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学校推进课改的亮点、存在的问题等。作为“后茶馆式”教育成果第一责任人,张人利校长作了关于《后“茶馆式”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实践》的精彩报告。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报告中,张校长从“后茶馆式教学产生的缘由”、“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和“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作了精彩讲解。


第二站:普陀区武宁路小学

3月21日下午,全体学员实地考察了上海普陀区武宁路小学。武宁路小学是上海市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是上海市一期课程改革整体实验学校,也是率先实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的优质学校。

全体学员首先通过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初步了解了“等第制”在课堂中的应用。紧接着,武宁路小学校长概括讲解了“等第制评价”的源起、主张、操作要领、优势以及教师教学该如何适应“等第制”等内容。


最后,武宁路小学的教导处主任跟全体学员分享了语文学科的“等第制”评价。她提到传统的百分制选拔功能太强,因为它让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因为几分之差而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等第制”的实施对小学生来说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因为它是基于学生的学科成长,同时也关注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第制”评价办法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认为应给予孩子更多元的评价,而不是仅用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



学习交流

完成在上海期间的学习任务后,全体学员随即前往宁波市考察学习。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学员们同来自宁波市教育局以及宁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教育同仁进行了关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深度学习交流。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宁波市的教育改革情况。近年来,为了配合高考改革,宁波积极进行教育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在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体制建设,包括深化中考中招改革,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成立宁波教育评估院,自主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和咨询以及教育评估理论、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坚持开放合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扩大“3+2”、五年一贯制专业招生规模,逐步建立起“职普”融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建成宁波“校企通”平台,平台吸纳了宁波市全部的中、高职院校和160多家培训机构、20多个行业协会、6000多家企业参加,现已对接完成校企合作项目167个;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多元人才培养机制。设立纵贯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的宁波市教育名师奖,积极推进教师薪酬与公务员挂钩的联动机制,率先制定《关于深化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优化教师队伍,并把制定退出机制的要求分别列入区(市)县考核指标和直属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


沈局长的报告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并与沈局长一行就大家关注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实地考察环节,学员们对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智慧教室”及“智慧校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副校长通过介绍“智慧校园”的缘起、行动、创新和思考向学员展示了“智慧校园”作为一个强大系统给学校带来的改变。通过建设可视化教学管理中心、建立虚拟演播技术的校园电视台,建集“智能、人文、灵动、交互”于一体的“智慧教室”,不断挖掘需求,创设周到便捷的智慧服务;通过智慧管理,校园更安全、信息更畅通,资产更明晰;实现了透明高效的智慧管理,移动OA手机端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给老师带来了便捷。科研管理、校本培训,实现家校企三方互联。


在宁波学习期间学员们还考察了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张曦主任以深化“五大体系”建设、打造宁波智慧教育3.0版为主题向全体学员介绍了《宁波智慧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方案,在2014-2016年,宁波智慧教育建设了宁波智慧教育统一门户,智慧学习平台、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和运营、供给交易、数据共享、经费保障和政府合作推进体系。下一个五年,宁波智慧教育重点在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智慧教学应用模式推广、智慧教育管理方式和综合能力优化提升方面创新。例如:万兆互联,建成贯通全市10G带宽的教育骨干网,无线接入带宽不低于300M等。

学员们对宁波“五大体系建设、智慧教育3.0”版非常感兴趣,大家提出了许多在智慧教育方面的问题与张曦主任及两位信息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三月的江南,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此次学习,我们得到了与上海和宁波等改革先行地区专家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深入到了优质学校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成功经验。学员们始终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且听且看,且问且想,大家都感到这次学习开拓了视野,受到了启发,促进了思考,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同时,短暂的学习,又使各部门的同仁有了一个集中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大家彼此珍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事间的友谊进一步增进,共同认为不虚此行,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