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筑强技能人才支撑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对青白江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调查

 

 

——对青白江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调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青白江区紧紧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奋力为建设“生态优美、创业宜居、品质生活、运动健康、平安和谐”的成都北部成德绵经济走廊区域性中心城市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大优势”日益彰显

经过多年特别是近五年的努力,青白江区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形势和任务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且潜力巨大。

(一)从发展现状来看,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青白江区有成都市前进职业高级中学、成都技师学院青白江分院、川化总厂技工校、省工业设备安装技工学校、攀成钢技工学校、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建设)等6所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615人,是2005年的1.93倍。在职教师294人,是2005年的1.58倍,其中市级“双师型”教师86人。开设有汽修、机械加工技术、数控、化工、冶炼、物流等20余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4个省级汽修重点专业之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业。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上升至99.7%,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2200余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余人次。

(二)从产业基础来看,职业教育发展优势明显。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基地,青白江区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商用车制造、新型住宅研发生产、精细化工、现代物流六大产业基地,聚集了攀成钢、重汽王牌、台玻、川化等生产线类型多样、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先进的规模以上企业205家。同时,以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吸引了越来越多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不仅能为全区职业学校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和实训基地,还为实现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就近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从政策环境来看,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喜人。中央始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全国职业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四川省被教育部确定为省级政府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明确提出积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教体系。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研究出台的《成都市职业教育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激励政策,尤其是《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加大了扶持力度,这都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五项举措”增强综合实力

2005年以来,通过全面整合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等举措,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教学实力明显增强、示范亮点不断呈现的良好局面。

(一)注重资源整合,促进优质均衡。一是加快推进优化布局。优化全区职业学校布局,占地78.5亩的成都市技师学院青白江分院已全面建成,同时整合区内优势资源,将清泉职高并入该院,目前该校学生扩容至1572名。占地187亩的前进职高新校区(区职教中心)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可容纳学生4500余名。二是有效实施行业带动。积极引导区内职业学校主动接轨市场,通过行业学术会和集团联系会等途径,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职教最新动态,带动专业教学适应市场需要。目前,前进职高获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吸纳为四川汽车产业协会和成都物流协会会员,并加入了成都市7个专业性职教集团。三是率先组建职教集团。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全区5所职业学校、行业协会及部分知名企业,率先打破了地域界限,共同组建了以前进职高为龙头的全市第一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成员单位共享设备设施、教育信息、师资管理等资源,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加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市场。一是创新“订单培养”模式。开设“富士康班”、“攀钢班”、“巨石班”、“王牌班”等“订单”培训班,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通过企业参与学生培养方案从制订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铺就了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二是创新“来料加工”模式。“以教学实习车间为生产场地、企业初产品为加工原料、学生为工人,在教学过程中为企业加工产品”的“来料加工”教学型生产模式,不仅实现了学校教学、学生实训,还为学生成为“准工人”提供了机会。目前已与成都成化机械公司、成都展化机械公司等合作,实现学生实训近千余人次。三是创新“引企入校”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投资修建厂房、投入设备,并提供原材料和技术,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这种由企业管理、学生参与的形式,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以产养训”和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也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2009年,前进职高与成都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合作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2010年实现产值2200余万元,居全省同类生产型实训基地前列。

(三)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一是营造教学环境。专业课教室模拟生产车间布置,将企业经营管理、车间规章制度等纳入教学环境设置,专业特色得到有效体现。将语文、数学等公共课的学科历史、常识融入教室设置,同时,固定公共课教室,让学生流动上课,初步实现了教室功能化、专业化、使用效率最大化”。二是推行弹性学制。探索以学分制为主的工学交替弹性学制试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通过双向介入,组织学生进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缩短了毕业与就业流通环节存在的“时间差”、学校与企业制度衔接存在的“空间差”。三是紧扣产业发展。结合冶金、建材等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物流、商贸等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的发展现状,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将机械加工制造、冶金等作为重点专业培育,新增商品储运与配送、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初步建成了一批符合全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重点专业,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衔接体系逐步形成。

(四)创新德育内容,提高综合素质。一是提升自我管理水平。采取“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方式开展学生常规管理,逐步探索出“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学生走上自我管理的前台,负责学校清洁卫生、文体活动及学生仪容仪表;老师从台前退到台后,负责指导和调控,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强化纪律规范意识探索实行军事化管理,聘请教官负责学生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和寝室内务管理,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的共同提高。目前,前进职高正积极争取与区武装部合作,共同建立区国防教育基地。三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创新引入企业“6S”管理模式,专业教室、实训车间等模拟生产车间布置,并将企业经营理念、管理规章制度等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场景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准员工爱岗敬业精神。

(五)强化配套保障,夯实发展基础。一是逐步推行免费教育。始终坚持以惠民为先导,过实行国家助学金、免除贫困学生学费和发放中职教育券等措施,确保没有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10年,全区共计免除贫困学生学费116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453万元,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券2589张,资助金额达311万元。二是不断增强师资力量。积极拓宽教师引进渠道,面向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面向企事业单位选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在职教师培训,2010年全区外派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百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充分的财政保障,2010年,区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达2122万元,是2008年的1.33倍,其中,2010年拨付职业学校外聘专业教师经费50万元,拨付60万元用于购买职教专业设备。

 “三个注重”促进优化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创新举措,高标准推进职教基础能力建设,高质量打造精品职业学校,推动全区职业教育再上台阶、再创辉煌。

(一)注重拓宽领域,深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力争打造成为成都北部片区的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一是扩大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加强与成都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扩大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规模。积极争取与东创建国成都公司合作,共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二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外延。切实加强与中国物流、四川东方物流等知名企业沟通,争取将其生产场所纳入校外实训场地范围。争取领办祥福东方社区幼儿园,将其建成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三是完善实训教学硬件设施。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通过新购置一批先进设备、技术改造一批陈旧设备,逐步实现实训教学设施的升级换代,确保实习实训教学与现代企业生产同步。

(二)注重内外结合,狠抓办学能力提升。加强学习合作,狠抓师资队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外学内用”。“走出去”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新运用。深化行业带动发展,加大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行业协会的合作,着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外联内领”。力争与省市知名职业学校组建互动发展联盟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互动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共同进步。切实发挥前进职高“领头羊”作用,带动其它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三是“外引内培”。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实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名师工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培养一批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

(三)注重培养精品,争创特色示范典型坚持以“创”促“进”,积极推动前进职高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打造精品职业学校。一是加强创建组织领导。将创建工作纳入今年全区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进行重点部署,成立以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并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分工。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创建工作所需经费追加列入区级财政预算;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职业教育扶持资金;采取资源换资本模式,引入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创建工作。三是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照创建标准,开展对基础条件、学校管理、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办学条件等各项条件的查缺补漏,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整改措施,同时对创建工作进行预检自查,对重点项目实施倒排进度,力争创建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