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道可道 非常道” 物理透视下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罗清红院长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教育家”培养项目高层次学术交流

  2017年6月12日上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教育家”培养项目第五次集中培训活动顺利举行。此次培训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主办,培训特邀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对参训学员进行了题为《物理透视下的教育思考与实践—大数据让教育走向实证》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罗院长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从高中物理教师到教育大数据研究,近20多年工作实践让他与直播课堂、未来课堂、翻转课堂、云教学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他从独特的研究视角——物理(科学)角度,以“暗物质、暗能量”占宇宙95%,引申指出,人类对宇宙的观察与认识应该还处在很初浅水平,面对宇宙,人应该保持谦恭的心态。他说:“教育人必须结合自身经历才会凝练出独特的教育思想,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既源于母亲的“助产士”经历,也源于父亲的“雕刻家”经历。”

  有丰富的信息聚合,会产生“量子逾渗”现象,进而产生量子纠缠(即创新)。因此,教育应该以丰富的信息、更多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验。他概括性地指出:让个体最大限度地“沉浸”入“现实场景”,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必然选择。

  

  


接着,罗院长独辟蹊径,娓娓道来,与全体参训学员共同探讨了当下教育的几个根本性问题:

  一是从微观角度如何理解“教育是灵魂的唤醒”。他以美国的罗恩·克拉克校长的17条建议为例,师生之间从“开心”(处理情绪)到“交心”(换位思考),最终才可能达成“换心”(共同成长),良好的沟通让教育对象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更乐见教师的坦诚相待。简而言之,师生达到同频共振时,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教学才能相长,教育才更有成效。

  二是量子论认为,观察会使信息发生“坍缩”成固定的经典信息。物质在不被观察时会有多种状态,一旦被观察则可能呈现唯一状态。如,有人听课会使师生原有自然状态发生改变,不同的人听课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因此,掌握大量的经典信息数据可以还原事物全貌。

  三是利用大数据看教育的现象与问题。他以两位学生的刷卡数据为例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学习类型、学习特点及生活规律等。

  罗院长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物理透视下的教育思考与实践,在沿海地区发出了“大数据与教育”的“成都声音”。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