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全体教研员赴新津中学进行集体视导,视导工作分为分学科听课、分学科交流和集中反馈三个主要环节,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11个学科及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旨在进一步提高县中课堂的有效性和高三备考的针对性,促进县中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把县中作为面向优质均衡的一个重点突破内容。
本次视导工作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祥勇带队,新津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新津中学书记张崇洪,新津区教科院院长李贵斌,新津中学校长叶丰平及其他校领导、高中部管理团队、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备课组全体教师观摩视导课并参加交流座谈会。
分学科听课环节采用随机推门听课方式。教研员们直接进入课堂,真实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直观地感受课堂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教师们准备充分,上课认真,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学生们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显著。
分学科交流环节,各学科教研员与备课组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教研员们首先针对本节课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其次听取各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遇到的困惑;随后结合学科特点和新高考改革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
集中反馈交流环节,各位学科教研员依次发言,针对学科的问题与在座老师们进行分享,为新津中学高中部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教学经验。新津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张敏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期待成都教科院能够在教研组建设、高质量课堂及K12课程构建等方面给予指导,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成都教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祥勇、中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文及各学科教研员分别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一是管理层重视学科地位,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并落实到位,放平心态、找准节奏;二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教师需要精准教学选点,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整体规划高中三年教学,注重对学生多样化学习路径的培养,推动教学精细化,关注知识结构化,向课堂管理要效益,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交流会上,新津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新津中学书记张崇洪作总结讲话。他对成都教科院专家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强调学校管理团队要认真领会专家们的意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逐步落实改进措施,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