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科院主办、四川双流棠湖中学承办的2023年度基础教育精品课展评及培训活动在双流棠湖中学成功举办。活动聚焦优质资源的建设应用,通过专家主题讲座、双师教学研讨展示、精品课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展开培训,助力广大教师提升资源应用意识,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与监测评估研究所副所长陕昌群主持会议。
成都市教育局普教处副处长何佳致欢迎辞。他指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拓展实施路径、进一步传承优秀教学成果。他希望,本次活动成为承载教学转型的契机,也成为教师能力拓展的平台,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成都市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先进单位(个人)表彰颁奖仪式顺利举办。成都市教育局科技与信息化处二级调研员魏静宣布获奖单位(个人)名单,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有关领导为获奖单位与个人颁奖。
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莉以《精心设计 用心组织 尽心实施》为题,围绕“所想、所为、所得、所思”四个维度对“课堂教学大比武”与“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分享了锦江区在厘清“精品课”的意义、谋划“精品课”的开展、喜获“精品课”的成果、破解“精品课”的未来的经验与心得,带给各区市县学校借鉴启发。
围绕如何建设优质资源,如何应用好优质资源,两位专家讲座给老师们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的引领。
教育部技术教育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学科教育处曾媛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从“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角度出发》为题作专题讲座,介绍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情况与应用成效,并结合教学实践,为教师如何做一堂具备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的精品课展开精准指导。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王志军以《从双师教学到多师协同——数智时代的教学变革》为题开展讲座。王教授分别介绍了双师教学模式、双轨乡村数字教学模式与疫情期间多师协同教学模式,并强调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接下来,她就如何应对数智时代的教学变革给出建议:应对变革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推动教育朝着优质均衡化方向发展。
分会场一:多模态双师教学应用策略
双师教学,是教师应用优质资源提升自己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使用好双师模式,是不少老师的困惑。会议为大家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成都双师教学模式多样态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双师教学应用策略。
都江堰中学祁欢老师以《君子非异,善假于物——石室祥云名校课程资源应用》为主题进行分享。祁老师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分享关于应用名校课程资源的三大模式。她坚信:在“双新”背景下,石室祥云网校定能与远端所有老师、学生一起跨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邛崃高埂中学李丽芬老师以《如何有效利用网班教学资源》为题,通过总体介绍、如何有效利用七中网班资源、对网班教学的建议展开分享。她认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在教学环节狠下功夫,即课前——教师与学生注重预习、课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后——注重巩固提高。
崇州市三江小学校喻凤群老师以“数字创新,双师赋能”为主题,就“创新校本教研,赋能教师发展”“创建131模式,推进双师教学”“创新共育机制,引领家校互动”“改革评价方式,助力‘融娃’成长”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关于如何依托成都数字学校优质资源,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发展、落实五育并举的思考。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张海利老师与西昌市川兴中学韩帮丽老师共同带来云教棠中“课堂结构化、任务驱动,双师教学”同步直播课堂。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双师教学模式下本端与远端的巧妙互动,生动呈现出双主体、双主导、双活动的特色与优势。
西昌市川兴中学韩帮丽老师以《基于云端接收端课堂实施策略的实践与反思——以<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为例》为主题,围绕云端接收端课堂实施的认识、接收端备课原则和流程的感悟、云教课堂给教师带来的反思进行深入分享。
双流棠湖中学杨维国老师以《面向改革,面向需求,面向发展——四川云教棠湖中学联盟》为题,分享了课堂教学应实现从输出知识到输出活动的转变。“云教棠中”联盟将坚持三个面向,不断完善联盟运行机制,优化优质资源供给,探索云教资源可持续有效应用路径,为联盟共同体发展壮大持续续航。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电教站主任程亚铃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策略与双师课堂场景应用》为题,为大家带来国家平台的应用实践经验,从遵守理解政策、发挥团队作用、强调实际应用、建立反馈机制、注重评估总结系统介绍鄂托克旗推广平台的具体措施,并分享双师课堂在场景应用、使用方法、教学模式、实践案例的应用。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王志军作点评总结。王教授充分肯定成都市在技术赋能教育和深化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努力。她指出,双师教学为教师专业成长、终身学习提供了更高效的模式,也为学生有效学习、全面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双师教学的迭代路径和应用场景,使技术更充分、更全面、更有效地赋能基础教育。
专家点评指导
结合2023年成都市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会议准备了4个平行分会场,让各学段精品课获奖老师分享课例背后的故事,如何设计、如何磨课、如何创新、如何制作等,给广大教师提升精品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借鉴参考,并由专家指导点评,指点迷津。
分会场二:小学精品课展示及专家点评
成都市锦西实验外国语小学校杨怡老师带来《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探寻--以课例〈长方体的认识〉为例》,围绕课堂设计触发、追究、提升、回顾与展望四个环节,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设计与制作,促进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成都市成华小学校钟小韵老师带来《水平一(一年级)技巧,滚动(左右直体滚动)》,依托劳动活动,融合在“学”,凸显“生活”特性;注重关键问题,融合在“练”,创设“真实”情境;优化教学内容,融合在“赛”。把握“常赛”原则三大创新点,自然巧妙地把课堂和生活衔接起来。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陈婷婷老师带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在观察中比较为例〉》。她用厘清“大”概念,精确把握科学素养;解构“大”单元,精准定位本课价值;确定“大”方向,精细解读学生学情,在小处聚焦、探索、研讨、拓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赵方冬老师带来《“音”新而变,“乐”加精彩--以课例〈小纸船的梦〉为例》。通过学生听、写、摩、唱多形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达到师生共鸣、身心愉悦的效果。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校王双老师带来《情境驱动,让情趣与理趣共生共长--以一年级下期〈语文园地六--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为例》。她以“魔法学院学魔法”为主线,以初识魔法、探秘魔法、运用魔法、成为合格魔法师为具体情境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培训推广中心主任罗海峰作点评指导。他指出,失败的课例千篇一律,成功的课例各有千秋。每个学科的老师带着学科独具的特色,在各自的课堂里展示了自己的学科风采及学校的魅力之所在,更展示了成都市小学课堂的整体实力!
分会场三:初中精品课展示及专家点评
成都市通锦中学校张菲菲老师带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从观摩学习、快速入格;分析文本、挖掘主题;由表及里、精心设计,让学生经历从暴雨到灾难,再从课堂到生活的过程,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扎扎实实进行一场面对灾难时的灵魂洗礼。
四川省彭州中学沈聪老师带来《中东》,以战争导入并贯穿整堂课,紧扣时事热点,丰富的视频、图片、案例呈现,培养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王丽君老师带来初中《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巧妙地以校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梳理校史。同时,她还组织学生采访老校友、老教师,让学生们更深刻了解校史,培养学生热爱学校、以校为荣的情感,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中学校王翻老师带来《质量》,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思维”出发,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明确的参赛标准、重点突出与难点突破、技术学习等多层面审视,构建了“任务驱动、问题引导”课堂,引导学生在物理的《质量》里走向了质量。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蔡菁琳老师带来初中音乐《让音乐看得见、听得到--辛德勒名单》的课例展示。信息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让音乐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学科教育处曾媛作指导点评,她充分肯定老师们带来的精彩表现,并指出老师们的钻研精神可嘉、重难点突破到位、细节打磨完美,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分会场四:高中精品课展示及专家点评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杨帅老师带来《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梳理教学流程,并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默文婷老师带来《系统分析意象、突破诗歌理解》,基于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应该如何去理解诗歌,并阐述了基于系统性思维如何去解构、建构、破解的框架,以系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理解、欣赏诗歌的美,从而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川省大邑中学鄢蒙老师带来《硫和二氧化硫》,紧扣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精心设计情境改进实验教学,通过一体化试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魏柏婷老师带来《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基于数学学科内“阅读与思考栏目”,从数学知识的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再到其它学科知识的迁移,实现了从学科核心素养到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侯坪均老师带来《镌刻难忘时光,如何呈现事件,以黑白木刻,铭时代风骨》,分享了内容设计以及背后的故事,并阐述教学环节如何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徐斯佳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精彩表现。她强调,在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实施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展示了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成果,并鼓励老师们持续实践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分会场五:实验教学精品课展示及专家点评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赵春梅老师带来《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剖析教材示例的优劣,采用模拟试验和引入AR新技术进行授课,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新技术学习科学。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刘江老师带来《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阐述本课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并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张馨匀老师带来《低碳有我,绿见未来——主题式实验探究课》,发扬学科优势,将创新实验活动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进而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杨艳老师带来《岩石圈物质循环——探索校园石头的“前世今生”》,以实验的形式,运用情境线和试验线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开展地理实验探究,以实际行动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王琳老师带来《组暅原理的探究与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数学思维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实验、纠正、再实验,培养探究精神、提升核心素养。
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应用管理科科长倪虹以四个方面的“精”来总结今天的活动,即“教学理念精”“课程设计精”“实验设计精”“作品制作精”。这四个“精”不仅展现了现代教师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实验教学良好发展趋势,同时勉励各学科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领域,期待大家取得更多、更“精”的实验教学成果。
本次活动是在2023年成都市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评审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效益,进一步推广优质数字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调动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减负提质,助力教育均衡公平。活动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形式进行,现场300余人参会,线上3000余人次参会,是2023年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展示交流系列活动,成都市2023年秋季高中教师课程超市菜单培训——成德眉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讨系列活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李红霞老师、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杨顺莹老师、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质量监测与信息资源中心王鹏副主任、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智慧教育推进办张涛副主任、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马玉敏老师,分别主持了下午五个专题研讨活动。各会场发言嘉宾与专家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