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教学,是基于教学主题,围绕教学内容,重视学科差异的益处,打破学科教学的边界,实现不同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教学活动。它不但是形成知识体系,加深知识理解的教学形式创新,更是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它不仅符合当今知识发展的趋势,更是实质性地指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充分认识到“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教研活动。
2022年4月15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承办的成都市“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初中特色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如期进行。成都市初中历史、地理和道德与法治三门学科展开联合教研,共同研讨三科学科融合课程建设问题,全市的初中历史、地理和政治教师及教研员近2600人,通过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师培通平台参与线上实时学习和交流,老师们踊跃参与,气氛热烈。
本次教研活动由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杨勇老师主持。活动分为课堂实录观摩与经验分享两个环节。
杨勇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首先展示的是由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地理教师徐陈、历史教师陈扬和道法教师陈敏铭协力配合执教的一节有关中国南海的主题融合课例——《南海 南海》。
地理教师徐陈授课中
深刻理解历史问题离不开空间视角。徐老师发挥地理学科特色,调动了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地图,将学生在教材上习得的知识深化、应用,促进了新知识的生成。别具特色的小活动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环节以南海的空间地理位置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南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重要的经济交通要道,有不可替代的军事价值。徐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生成,层层递进,大胆融合教材,突破重难点,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学科素养。
历史教师陈扬授课中
历史组陈扬老师以“史实”为基础,坚持“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历史学习原则,与同学们一起梳理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命名与经营管辖的时间线索,并从中得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基本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史料实证素养。陈老师还结合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对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以及南海阅兵,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强国的家国情怀,实现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和目标。
道法教师陈敏铭授课中
在厘清地理事实,明确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道法陈敏铭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国在南海问题的上态度与主张。通过三则南海争端典型情境材料,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我国有坚强的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与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从王伟烈士为代表的战士们身上体会到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初步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的意识,达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尾部分与开端地理部分首尾呼应,呼吁学生不忘革命先烈,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南海,南海》一课,政史地三学科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了本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出了浓郁的学科特色。更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环环相扣,实现了同一教学目标下的学科互融共通,是基于“学科融合理念”教学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课后,三位老师分别对本学科在本课中的育人目标、课程设计等相关内容做了简要介绍。
学校课程发展中心蒋忠巡老师分享学科融合实践
紧接着,学校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蒋忠巡老师,简要介绍了学校基于学科融合理念下的实践探索。蒋老师从时代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发展要求与区域发展要求四个方便阐述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讲述了本校的学校课程体系探索和学科内融合、学科之间融合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方面的内容,给与会教师以极大的启发。
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高新区大源学校的田媛老师说:“我觉得这次活动中的融合课特别好,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可操作性的示范。首先,融合实现了学科融合、学段融合,让我们眼前一亮。第二,三个学科负责的部分各有侧重,学生活动也有学科分工,让学生张弛有度。问题有深度,尤其是历史角度的探索,让学生通过辨析,自然生成南海主权在我国的历史依据,自然地强化了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第三,从选材角度看,南海问题与我们通常在教材中理解的三个学科比较容易开展融合的文化问题、一国两制和民族政策等问题完全不同,更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第四,融合课并不是各上各的,而是地理入手,历史深化,政治出口,用王伟这一英雄人物一贯式串联,将个人与国家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做到了整体性。我自己觉得,这个模式是完全可以推广的。”田老师的这些感受可以说是道出了老师们共同的感受和心声。
学科融合是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和应有追求。本次教研活动,志在激发广大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与探索的愿望。希望通过不同的教育创新,能够实现成都教育在“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