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让脑科学从实验室走向教室
——大城市教科院联盟全国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第三届“脑科学与教育”论坛顺利召开

大脑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大脑资源保护、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未来。这次以“让脑科学从实验室走进教室”为主题的论坛,正是为了找到将脑科学从小样本“原型机”的实验室,渐进式常态化地走进教室的有效途径,以此真实改变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效能。成都教育在此做了些有益探索,希望今天的交流分享将有助于脑科学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为脑科学在更大领域的推广普及贡献成都力量。---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罗清红

2020年12月16日,由大城市教科院联盟和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全国三次学术年会暨第三届“脑科学与教育”论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让脑科学从实验室走向教室”,会议合作单位包括中国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全国联盟、脑科学与教育联盟、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协办单位包括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13个单位,会议由西安主会场和包括成都在内的14个分会场构成,以公益性线上线下方式同步直播。

上午,开幕式及论坛由大城市教科院联盟秘书长、《教育家》杂志主编王湘蓉主持。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副社长李功毅等致辞,倡导用科学精神指导教育,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用科学新认知启迪教育,用新科学成果武装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杨雄里指出教育塑造人的心智,需要遵循脑科学揭示的规律加以改进;神经科学家和脑科学家还需在更高水平上揭示大脑规律;教育涉及的多元规律与脑科学规律融合需要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指出,脑科学与教育关系密切,脑认知、脑影像、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结合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势不可挡;今后的研究需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重点研究和一般研究三个方面的结合。

开幕式现场


在主旨报告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以运动与脑健康为主题,通过多个研究结果,论证运动可以改变脑结构的、改善肠道微生物,提高学习能力,预防精神疾病,提倡运动好才能生活好。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首席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宋伟宏以脑健康与未来教育为主题,指出脑科学是21世纪科学前沿,是人类认识自身和自然的终极挑战;脑科学可以多层次融入未来教育使学生终身受益;脑科学走进课堂将为中国“脑计划”培养未来人才;关注脑健康能为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首任院长、青岛大学原神经再生与康复研究院首席教授、名誉院长王玉田以探索大脑的奥秘——记忆的形成与调节为主题,展示了探究记忆机制的经典研究过程和结果。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展示了“以脑科学为导向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育成都实践”,通过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大数据中心等五家单位,协同攻关;驱动引领者、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四类主体,实现融合创新;实施市域统筹、区域试点、学校试点三步战略,分层推进;通过数据导航,开展基于脑·育的学习能力测评;通过课例研讨,探索“因脑施教”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脑·育”行动的理性思考。

主旨报告专家


下午,分论坛(六)成都会场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拉开帷幕,分论坛主题为“脑科学走进教育实践”,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主持。分论坛包括三项议程,一是邀请两位主讲嘉宾做主题报告,二是由三所成都市“脑·”试点学校进行脑科学与教育实践应用的学校案例TED演讲,三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薛贵教授进行点评。会议受到社会各界和基层学校的极大关注,最大点击量高达10.21万人次。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


首先,由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尧德中带来《从脑科学看儿童脑智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就儿童的脑发展、音乐的魅力、舞蹈的魅力、游戏的魔力、人工智能的魅力五个方面进行脑科学角度的解读,介绍了儿童脑发展存在的关键期,提出家庭教育对于训练儿童语言敏感能力的重要性,并以全球儿童成长发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应该鼓励全球合作;其次,尧教授提出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并用“莫扎特效应”与“反莫扎特效应”实验介绍了音乐可以增强儿童的空间记忆能力,但是“不好的”音乐同样具有负效应,而节奏是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同时,选修音乐训练有利于获得新的语言技能;第三,指出舞蹈不仅有利于儿童空间能力、提高记忆能力还对人的创造力和共情能力有帮助,更有意思的是观赏舞蹈也是一种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方式;第四,尧教授介绍到游戏是人类进化的表征,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处方式游戏,因此需要分类管理、疏堵结合、趋利避害;第五,尧教授介绍了AI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方面的贡献,提出要把人工智能作为教育的重要帮手。

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尧德中


尧教授的演讲给教育实践者带来具体的指导和启发,罗清红院长总结道,尧教授提出的睡眠问题值得学校思考,作业的合理性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音乐、舞蹈、游戏让我们反观教育的本质,他们就像“维生素”,需要五育并举在数理化这些学科中融入音乐、舞蹈、游戏这些因素;其次AI一定会给教育带来根本性的变化,AI在伴随数据中为学生个性化成长进行画像。可以说,尧教授的研究为成都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伟教授带来了《青春期学生情绪与特质发展》,他从医学心理学角度讲如何促进身心健康、知识积累,变成完整的生命,让孩子有完整的人格适应和回归社会。他从青少年的心理标准、青少年学生情绪和特质发展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关注点及实际干预机制四个方面,聚焦诸如焦虑抑郁、自伤自杀、人际关系、睡眠与运动、家庭影响的现状,提出睡眠的重要性、学校环境的重要性,亲子关系与儿童成长的正相关及社会环境的友善性提出,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三维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他们在实践中通过心理健康测评对学生进行三级心理干预机制,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实践。讲座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引发对如何把睡眠还给孩子们,如何利用冥想帮助孩子放松,如何营造环境关注儿童心理的思考。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伟


分论坛第三项为成都三所开展脑科学实践的学校带来主旨报告,成都市东城街小学副校长曹燕刚以基于脑科学的教学实践探究为题,从实证研究架起“脑·”桥梁介绍了该校通过课题方式推进相融共生的脑科学走进课堂,具体措施包括创设氛围建设“脑·”场、数据支撑靶向改进、主题研修立体推进、脑科学PBL课程有机融合,该实践路径明晰、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较好地支持了学校发展。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副校长曹燕刚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闫瑾副校长《发展思维,提力学能——基于脑科学的学生思维力培养的校本实践》为题,“为什么要培养思维力”“怎样发展思维力”“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三个问题入手,分享了双流区实验小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校本化认知、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校本化行动、培养学生思维力新思考所作出的新探索。闫校长详细分享了学校对学生思维力从宏观走向中观再走向微观,根据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的思维力特点针对性精准设置思维课程的实践。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闫瑾副校长


成都市龙泉驿区经开区实验小学校长卢永宏以《用思维丈量课堂》从因材施教到因脑施教的理念转化出发,确定了将学生学习思维力的培养作为脑科学在学校课堂落脚的出发点与关键点。结合教师培养从协作型到专业化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课程建构从知识连接到融合贯通的脑育课程体系,聚焦头、手、心形成了HI3(头脑(Head Inspired、心灵(Heart Inspired)、双手Hand Inspired )的脑育课程顶层设计;并通过从环境改造到学力提升的课堂变革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通过思维训练课、学科辅助课、综合辅助课落地顶层思考,值得借鉴思考。

成都市龙泉驿区经开区实验小学校长卢永宏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IDG-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贵进行远程专家点评,认为成都实践克服种种困难在理论探索、实践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成都教科院及各个学校取得的进展表示祝贺。对三所学校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他们共同凸显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课题组总体设计得当、组织实施有力;二是试验学校高度重视,实施得到保证;三是学校将自身特色和脑科学加以融合,生命力和持续性强;四是以思维为核心,准确把握了教育目标的顶层结构和教育的本质追求。同时,三所学校又各具特色:东城街小学起步早,专家指导具体,在测评数据、专项训练、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全面进行脑科学与教育的融合;双流实验小学紧密围绕思维力,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融合,探索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行动方法,遵循思维螺旋式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龙泉驿经开区实验小学观点创新,提出因脑施教,提出课程建设从脑从心从手结合的3H模式,科学搭建学生学习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同时探究性学习小先生制值得推广,符合先内化再表达的有效学习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IDG-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贵


薛教授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需要更多的基础性工作;二是需要更多的、多次的测评工具,在效果评定方面的薄弱需要测评工具的开发和设计;三是教学研究中更加聚焦于“小而精”的实践,把实践做深;四是围绕各个学校自身的课程特色开展。希望加强结果使用、思维工具的教学方法等大家普遍的问题开展研究。

最后,罗清红院长指出,非常感谢专家的智慧,感谢三位校长的智慧贡献,感谢薛贵教授,感谢曹璇主任带领的成都教科院团队,鼓励大家聚焦小而精的问题,用小切口绵绵用力,才能汇成江河。2019年3月,成都市正式启动“脑科学与未来教育”项目,以“科普先行”、“中介落地”“深耕课堂”为目标,以学力测评、教师培训、课例研究、课题研究为手段,开启了成都全域推进“脑·育”区域行动实践探索。2020年成都教科院以课题形式撬动学校实践,着力为脑科学与学校搭建桥梁,做法实、效果显著,未来,成都将融合更多研究机构、融入到更大范围的学校,为脑科学的研究从实验室走向教室做出成都贡献。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