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成都市“脑科学与未来教育”先行课研讨活动暨《以脑科学为导向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开题会顺利召开

123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协办的成都市“脑科学与未来教育”先行课研讨活动暨《以脑科学为导向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开题会在成都市脑·育试点学校龙江路小学举行。

此次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贵、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何清华教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管理所所长王真东研究员、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理宣教授、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武侯区教科院副院长魏红到会指导。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张碧容、德育心理教研员周玫、武侯区小学英语教研员苏燕、成都市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马长俊校长作为特邀学科教研员参加了会议。来自成都市20所“脑·育试点学校”、高新区试点区等单位,以及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的教育同仁共1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的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中心主任曹璇老师主持。她介绍本次活动是继今年启动脑·育试点工作以来开展的第六次重要研究活动,是从“启动.培训”阶段向“课堂.实践”阶段迈出的重要一步。经过前期准备,呈现了4节脑科学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先行研究课例。

由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数学教师阳艳霞执教的《脑力大比拼——计算24点》一课,通过学生喜欢的“算24点”数学游戏,一方面巩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力,另一方面遵循儿童数学脑的发展规律,利用树形图将学生隐性思维显性化,促进学生大脑思维的顺向和逆向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初步感知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大脑科普知识,理解大脑如何分区处理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起主动关注自身大脑发展的意识。

由成都市东城根小学语文老师彭秋玥执教的《阅读脑里的记忆密码》一课,针对前期开展的“大脑核心学习能力”测评学生记忆力偏弱的现象,借助古诗二首教学,通过显性脑育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阅读脑”,了解大脑是怎样进行阅读学习的,和隐性脑·育教学——通过看图联想词语、读文字想画面、联想生活实际谈感受、听音乐绘图等教学环节不断刺激学生“阅读脑”中记忆流程的生长,并尝试用学到的脑科学记忆方法背诵古诗。

成都经开区实验小学英语老师熊婷宇执教的《I can remember 记忆大比拼》一课,根据英语与汉语学习中运用的脑区有差异的原理,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听、说信息的大量输入。设计情境化、多感官通道的教学活动,以及运用分类记忆、尝试回忆等记忆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课堂注重采用快乐情境教学法和积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我效能感。

成都市墨池书院小学心理老师邓琳双执教的《情绪特工指挥官》一课,以情绪双通道等脑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颜色雨”暖身活动、“情绪雕塑”、“情绪赛车”等活动引发学生情绪感受,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情绪有快慢通道之分来学习调节过度情绪的方法,增强学生做自己情绪的指挥官的意识。同时,播下大脑终身发展的种子,树立积极的大脑塑造观。


四节“脑·育”先行课选题切口小,目标较清晰,既有对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也有意识地运用脑科学知识原理,通过隐性或显性的脑·育教学活动层层展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习得方法、训练思维、激活头脑,学生专注投入,课堂氛围活泼愉悦,得到了与会专家充分评价。薛贵教授评课指出脑科学课堂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强化、迁移脑·育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数据,辅助教师选择教学的需求点。何清华教授指出脑科学与学科融合课程要强化儿童视角和知识输出的准确性。陈理宣教授指出脑科学的教学要贯穿到教育的行为中,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先行课作为“脑·育”课堂研究的实战案例供专家与来宾探讨,进一步找到脑科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

下午,2019年度成都市教育局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以脑科学为导向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开题会顺利举行。会议由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李沿知老师主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成都市教科院罗清红院长从课题研究背景、已有研究基础、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实施路径、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罗院长指出,希望通过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成都实践,在高水平科研机构与一线学校之间搭建紧密的纽带,强化脑科学前沿研究成果在成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优学”、教师“优教”,促进成都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的科学化。


课题评审专家高度肯定了课题选题的前沿性、科学性和实践价值。北京师范大学薛贵教授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认为课题选题前沿、研究定位准确;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表述层次分明;课题研究思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课题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希望课题组面对这样有意义、有挑战的一项研究,持之以恒,做好制度设计,搭建好脑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西南大学何清华教授充分肯定了成都“脑·育”实践和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顶层设计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建议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建立“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标准,重视“脑·育”师资培训,加强与学科能力相关的脑科学知识培训。内江师范学院陈理宣教授认为,课题研究站位高,贴近脑科学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起点高,有全国权威脑科学专家团队的专业支持;潜力大,贴近教育理论前沿;研究实,促进学生“优学”、教师“优教”。建议进一步思考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对学习的作用,思考教学论、学习论与脑科学的关系。四川省教科院王真东研究员认为该课题具有专业性、前沿性、复杂性三大特点,肯定了成都市脑科学的区域实践,对课题组敢于挑战这样的难点问题表示钦佩,建议在后续研究中深入解读“学会学习”的维度和内涵,分析以脑科学为导向的“学会学习”的样态,构建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教学流程、典型范式。


最后,课题主研、成都市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曹璇就试点学校脑·育课程推进和子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说明。


经过本次开题论证会,成都“脑·”研究团队更加明晰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思路和路径。正如薛贵教授所说,希望通过成都“脑·”的行动实践,实现“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脑科学工作者、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脑科学的实践基地,让每一节课都是脑科学的应用场景”的愿景!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