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教育研究所:
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学科教学业务管理与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参与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
1、学前教育教研室:
负责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研究、学前教育保教研究、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
2、义务教育教研室:
负责义务教育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探索义务教育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规律;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研究,推动国学经典进学校进课堂;参与教学业务干部、教师等各类业务培训工作。
3、普通高中教研室:
负责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评价研究与学科业务管理,组织、指导开展各类学科活动,参与相关教师岗位培训工作。
4、综合教研室:
负责普通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含劳技)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研究;普通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研究,组织有关活动;承担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开展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材建设,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教师培训工作。
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9+3”教学研究室)
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承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等研究与指导,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工作;区域性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社区教育、学习型组织等领域的研究、指导;负责成都市职业教育学会秘书处、成都市成人教育协会秘书处工作。
1、成人教育研究室:
社区教育学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社区教育、农民工转移培训、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年度培训情况调查统计,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情况、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情况年度统计专项数据库。
2、职业教育课程教研室:
负责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公共课、专业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教材选用建议等有关教材建设工作,学科教学业务指导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课教师技能竞赛。联系行业、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指导学校技能训练,参与技能考核鉴定。
3、校企合作与招生就业研究室:
负责校企合作机制、经验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集团管理运行机制、经验研究;联系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展技能型人才(用工)需求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南,指导学校就业工作;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和统计、评估工作,抽样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档案和全体毕业生就业情况专项数据库。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工作,联系国内外行业、优秀企业、高水平机构培训专业课教师。
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
负责成都市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研究,履行成都教育“智库”职责,从事教育规划、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人力资源研究,为市教育局、市政府有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政策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促进成都教育现代化;开展统筹城乡教育研究,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化发展;开展国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和国际课程研究,助推全市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承担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承担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编辑《成都教育》杂志,承担市教育学会秘书处工作。参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1、政策研究室(民办教育研究室):
负责国内外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研究,城市教育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中的政策比较研究部分;对成都市教育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研究,积极对全市教育重大决策提出建议;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教育地方立法研究,草拟地方性教育法规文稿,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相关研究。
开展民办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研究,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承担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工作。
2、统筹城乡教育研究室:
承担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与策略研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国际国内比较研究,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成效与差距的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工作推进研究;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编辑成都市教育局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刊物《成都教育》杂志。
3、教育国际化研究室:
负责国际教育政策比较和发展动态的研究,全市国际课程的引进、研究和推广,全市中小学国际课程的指导、培训和评估工作;全市国际理解教育、“孔子课堂”课程开发、培训、推广、评估;承担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管理工作。
4、教育科研室:
承担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负责组织全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和评审工作、课题过程管理;负责组织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负责对区(市)县及学校进行教科研方法培训,组织基层部门和学校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承担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草拟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文件。指导区(市)县实施课程改革,指导学校实施课程方案,指导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专项课题研究。指导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建设。
开展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研究,承担成都市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参与中小学校长培训。
负责成都市教育学会秘书处工作。
四、教师发展研究所:
开展全市教育干部、教师发展规划研究,承担和参与教育干部培训、教师教育的各项重大决策咨询;承担教育干部、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和实施全市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校长(园长)、高中阶段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科研人员和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培训工作;开发成都教育干部培训、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研究并实践教育干部培训、教师教育的理论和模式,对全市教师干部发展实施专业引领;承担全市教师、干部培训数据库建设工作,为教师梯队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校(园)长发展研究室:
研究并实践教育干部培训的理论和模式;研究并参与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规划的制定和有效实施;研究和开发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的课程和教材;研究并承担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的教学工作;负责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方案设计;负责培训目标和培训质量研究,开发培训质量检测评估工具,检测验收培训质量,跟踪评估培训效果;负责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学时认证审证颁证等工作;负责建立完整规范的各类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
2、教师发展研究室:
研究并实践教师教育的理论和模式;研究并参与教师培训规划的制定和有效实施;研究和开发教师培训的课程和教材;研究并承担教师培训的教学工作;负责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负责培训目标和培训质量研究,开发培训质量检测评估工具,检测验收培训,跟踪评估培训效果;负责全市教师培训学时认证、审证颁证等工作;负责建立完整规范的各类教师培训电子档案,负责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成都市教师校本研修园地网的设计、信息采集和网页更新工作并确保网站的安全管理。
五、教育督导评估监测研究所:
开展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基本理论研究;开展教育督导评估政策、评估工具、监测工具的研究,围绕全国特别是成都市教育督导评估、教育发展水平监测、教育质量监测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课题研究,积极为全市教育督导提供咨询建议。
1、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研究并具体承担教育现代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研究区域教育综合性的督导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法和工具,参与评估工作;研究开发各类专项督导评估、监测的工具和有关调查问卷,承担有关具体工作;负责收集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的教育投入、事业发展、教育均衡数据;负责城市教育发展比较的定量研究部分。
2、学业质量监测中心:
研究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方法、工具等;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安排,开展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分析质量发展状况,为教育部门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3、教育信息资源和数据中心:
牵头实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负责教科院网络网站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教育数据库。
六、办公室:
负责市教科院文秘、人事、财务、档案、组织、纪检、监察、宣传、统战、工青妇、外事、接待、老干部等工作;各类项目管理与服务工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市教育局与市教科院交办的其它工作。
1、行政科:
承担市教科院行政、党委日常事务工作;教科院人事调转、退休、职称评定、人员年度考核等相关人事工作;统一管理全院人事档案;协助分管领导做好工会、退协工作。负责教科院直接计划、安排的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招标工作,负责与市教育局合作的项目及其他外来项目的服务与监管。协调与市教育局和省教科所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协调与兄弟省市和区(市)县研培部门的工作关系。调配本所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管理本院图书、报刊、声像资料;管理、调配办公用车;教科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2、财务科:
承担教科院财务工作。负责教科院日常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协助院领导完成各项经费的预、决算以及经费的科学管理与使用。
3、文秘科:
承担收发上级文件,起草、报送、下发教科院各类公文、材料;教科院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教科院工作计划、总结撰写;教科院院级活动材料、宣传材料、院级领导临时需要的相关材料撰写;组织筹办全市教科研工作会议。
成都市教育学会秘书处、成都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成都市成人教育协会秘书处、成都市地理学会挂靠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教育局设立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管理机构有: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德育工作小组办公室、成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指导中心。